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57400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3课 违法行为要担责 第1框 认识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四个违法片段。多媒体播放四段视频;行人翻越交通护栏,一些商贩在学校大门口占道经营,两群年轻人聚众斗殴,破坏路政设施。(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视频) 设问:看了这四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第三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镜头一“五一”假期,王亮和他的同学到博物馆参观,每看到一件文物,就发出“哇”的尖叫声,严重影响了参观秩序。在工作人员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博物馆选择报警。 镜头二张鹏对学习不感兴趣,脾气暴躁,遇事动不动就抢拳头,在班里是小霸王,谁也不敢惹他。一天,张鹏与同学高小伟发生口角,竟然拿起椅子砸向高小伟,结

2、果造成高小伟右耳失聪。,一 认清违法行为,镜头三张明放学回家的路上,无视亮着的红灯,穿过了马路。, 镜头四李承旭随意破坏公物。 1上述镜头中哪些做法是违法行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必须清楚哪些是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什么行为都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必须清楚哪些是违法行为。,情景屋,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球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什么样的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的人最快活,有人说地位显 赫的人最快活,有人说金榜题名的人最快活,有人说

3、富甲一方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后都不满意。沉默了片刻,一个叫万钢 的大臣说:“臣以为,天下守法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夸赞万钢的见解“甚是独到”。,阅读教材第29页“情景屋”,思考问题。 1.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最快活? 2.你赞同“守法的人最快活”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教师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阅读教材第30页“感悟名言”。 教师小结:要做不违法的“快活人”,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教师小结:要做不违法的“快活人”,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规定不同,或者违法程度不

4、一样,受到的处罚也是有差异的。,活动:违法行为与相关法律。,让学生看教材第30页表格内容,讨论交流后连线。 教师点拨,适当讲解。 教师小结: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违法行为一般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 为、行政违法行为等不同类型。,情景屋。 李勇天资聪颖,初中毕业后,开始迷恋上了电脑。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李勇把从网上搜集到的病毒代码进行改进, 制造出“混客绝情炸弹”电脑病毒。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该网页时,电脑病毒就会发作,造成电脑瘫痪,数据丢失。,短短40多天,全国有10万多台电脑遭受“混客绝情炸弹”的攻击,大量电脑被不同程度损坏,引发了网民恐慌,部分网吧 甚至因此停业。公安机关的

5、网络安全人员成功破获了这起互联网犯罪案件, 李勇被公安机关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予以刑事拘留。在看守所里,李勇痛心疾首地说:“我原本想做一个优秀的网,络安全人员,可是因为逞强和无知,却成了危害社会的黑客,希望其他人不要步我的后尘。”,阅读教材第31页“情景屋”,完成表格内容,指导学生填写表格内容,把写得完整的表格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31页正文内容。 教师小结:刑事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刑事违法行为的三个特点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规定、应受用刑罚处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32页“知识窗”,了解刑法的含义。,活动:

6、拾金而昧,于某到药房买药时,捡到一个钱包。失主姜先生通过药房的监控 录像,发现自己的钱包是被于某捡走的。但是姜先生找到于某时,于某却拒绝返还。无奈之下,姜先生将于某诉至法院,要求于某返还钱包以及钱包中的1000元现金、银行卡和证件。 0“省金而味”违法吗?我国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教师小结:“拾金而昧”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 教师小结: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它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

7、为的处罚力度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较轻。 阅读教材第32页“指点迷律”,了解什么是违反合同的行为,什么是民事侵权行为。,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 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拾得遗失,物、遗忘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拒不归还失主或交给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处理的, 如果数额较小,可以按照民事侵权行为处理;如果数额较大,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请一名学生朗读教材第32页正文内容。,教师小结: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它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较轻。 阅

8、读教材第32页“指点送律”,了解什么是违反合同的行为,什么是民事侵权行为。,2009年,某县政府规划建设经济产业基地,需要征收部分村民的土地。叶某的房屋所占土地在被征收范围之内,而房屋属于没有经过规划批准、没有领取土地使用证的违法建筑物。 2013年7月12日凌晨5时许,在没有发出强制拆除通知、,没有予以公告的情况下,县政府组织人员对叶某的房屋实施强 制拆除。叶某随即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县政 府强制拆除行为违法。,阅读教材第3233页“情景屋”,完成表格内容。,设问:县政府强制拆除行为违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虽然叶某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但县政府在采取强制拆除前没有向叶某发

9、出强制拆除通知,没有在当地张贴公告限期,而是自行拆除,而且县政府在夜间实施强制 拆除,不符合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行强制执行”的法律规定。据此判断,县政府实施强制拆除的行为违法。,请一名学生朗读教材第33页正文内容。 教师小结: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包括:一是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二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行为,掌握了违法行为的类别和各自具有的特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自律、依法维权,还要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做斗争。,(课后作业) 1.什么是违

10、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为哪些类型? 2.列举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各一例,并说说刑事违法行为 的特点是什么。,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 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分 类:(按违反法 律的名称),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 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含义:,含义:,(最本质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1、含义,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严重违法),2、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区别,联系,1、都是违法行为,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共同点),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一般违法:,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