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57137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师寄语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2.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3.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课前预习】一、七七事变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 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 ,又称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2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 、 将军壮烈殉国。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

2、任总指挥, 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 , 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 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 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三、淞沪会战1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爆发。2 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 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3.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 ,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 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四、南京

3、大屠杀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 ,把 作为战时的陪都。2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 ,犯下了滔天罪行。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合作探究】【探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结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

4、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其一,结束了国家分裂、两党对立的局面,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其二,实现了全民动员,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持久坚持和最终胜利。其三,洗雪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奇耻大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其四,深刻影响了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其五、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启示之一:一国之内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合作形式。启示之二: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党关系的重要合作途径。启示之三:“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拓展延伸】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电视机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西安事变A B C D4.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自我评价专栏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