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51409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湖口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0*2=60分)1清朝军机处差役称为“苏拉”,照例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担任,故军机处“苏拉”称之为“小幺童”。清中叶以后,“苏拉”有年过六十以上,仍以“小幺童”称之者。材料可以反映出清朝军机处的特点是( )A 随意性 B 保密性 C 高效率 D 稳定性2“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

2、内朝制的推行3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 )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 )A世卿世禄制取代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代替分

3、封制5西汉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 )A 郡国并行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度 D 推恩令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8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

4、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 )A 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 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 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9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北宋设置( )参知政事;三司使;通判;枢密使A B C D 10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

5、因素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11“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B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C 察举制有利有弊,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还起着重要作用D 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12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 西周分封的诸侯、秦朝的郡县行政区B 西汉的郡国行政、元朝的行省行政区C 西汉的郡国行政、

6、秦朝的郡县行政区D 秦朝的郡县行政区、元朝的行省行政区13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14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 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 特权观念日益淡化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城市功能趋于丰富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

7、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 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 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16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B 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C 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D 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17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

8、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定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18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B 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C 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 D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彻底改

9、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 B C D 20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史料选取不同 B 史观运用不同C 内外时局不同 D 社会性质不同2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10、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2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 第二次鸦片

11、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24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 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C 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25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 成为控制

12、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2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下列不平等条约,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北京条约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A B C D 27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2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

13、“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9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 )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的思想传播显示了新的阶级力量的作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 B C D 30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A 以完

14、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B 着重培养国民意识C 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D 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县出于春秋初期,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它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大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边地的防守力量,往往把新兼并得来的小国改建为县,不用作为卿大夫的封邑。县所不同于卿大夫的封邑的,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杨宽战国史材料二:到春秋末年,晋国又出现了郡的组织。郡本来设在新得到的边地,因为边地荒僻,地广人稀,虽面积远较县为大,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