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11209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三)(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福建省莆田市萩芦镇已建全省最大的山区风电场,首次选用直径90 m的大叶片风机(如图所示),且朝向东北。左图为海峡两岸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下列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分布年降水量风频地形日照时数ABC D2该省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是()减少酸雨的危害发电量大且稳定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A BC D解析:第1题,风力发电是一种最具规模开发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

2、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要考虑风速、风向和消费市场,所以,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就需要考虑风频、地形和人口的分布。故选A。第2题,福建省莆田市萩芦镇地处东南沿海,风力大,发电量大但不稳定;利用风力发电可减少火力发电,减少酸雨的危害。故选B。答案:1.A2.B读图,完成35题。甲科威特示意图 乙广东省示意图3科威特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淡水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C国土面积小,径流量小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4科威特和中国广东省的纬度位置相近,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差别很大,影响两地土地利用状况

3、的主要环境要素是()A水环境 B生物环境C地质环境 D土壤环境5广东省的北部在耕地资源的开发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B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次生盐碱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D植被破坏,导致严重的酸雨危害解析:第3题,科威特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所以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淡水资源缺乏。第4题,科威特和广东省虽然纬度位置相近,但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广州所在的地区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土地资源利用上主要以耕地为主,而科威特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的土地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或者不能利用。第5题,广东省的北部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

4、低山丘陵地区在开发耕地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答案:3.D4.A5.A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中国最珍贵的是土地,最不被人珍惜的也是土地。读下表,完成67题。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公顷年份建设用地生态退耕结构调整灾毁198719.216.44.75.9199717.616.516.57.0200720.539.513.510.76.生态退耕较多的两个省区是()甘肃内蒙古辽宁江苏A BC D7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2亿公顷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

5、建设用地C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D禁止大型工程建设实施解析:第6题,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过度开垦,生态破坏严重,四个备选项中甘肃、内蒙古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退耕面积较多。第7题,考查保护耕地的措施,遵循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答案:6.A7.C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8图中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9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中能源居首位的国家是()A瑞士 B法国C中国 D英国解析:第8题,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是石油,其次

6、是煤,核电发展速度快。第9题,瑞士能源消费以水能为主,法国以核电为主,中国以煤炭为主,英国以石油为主。答案:8.B9.D2012年3月,美欧日联合向中国发起“稀土战”,稀土再次引发贸易纷争。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与产量统计表。据此完成1011题。国家储量产量数量/万吨百分比/%数量/万吨百分比/%中国3 600361297美国1 3001300俄罗斯1 9001900澳大利亚5405.400印度3103.10.27约2.110.稀土资源属于()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1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

7、口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 B C D答案:10.C11.B读几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1214题。12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A可再生能源 B煤C天然气 D核能13推测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A水能 B太阳能C风能 D生物能14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A生物能 B煤C天然气 D潮汐能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及对能源分类、各类能源特点的掌握程度。第12题,从图中可很容易看出煤的发电成本最低,但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第13题,

8、太阳能具有分散、极不稳定的特点,技术、设备要求相对较高,故发电成本最高。第14题,天然气发电成本较低,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较少,相对于煤炭是清洁能源。答案:12.B13.B14.C15天津滨海新区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开发水源,持续可行的措施是()A开采深层地下水 B海水淡化C利用洼地蓄水 D跨流域调水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深层地下水不丰富,利用洼地蓄水持续性差,跨流域调水不是利用本地优势条件。滨海新区与渤海相邻,海水资源丰富,可实施海水淡化开发水源。答案:B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20分)(1)简述阿拉伯半岛的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2)图中B地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较发达,其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的匮乏。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述理由。(3)你认为图中B地哪些生态问题较为严重?解析:(1)读图可看出阿拉伯半岛的地势特征;根据阿拉伯半岛的纬度位置和气压带、风带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从而得出其气候特征。(2)实施人工增雨要考虑经济、技术、环境和效益等问题,两种答案理由充分、合理,都可得分。(3)B地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在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答案:(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气候特征:终年炎热干燥(

10、2)(两种答案理由充分、合理,都可得分。)不可行。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人工降雨成本高。可行。由于气候干旱,水源成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制约因素,人工降雨增加水量可缓解缺水问题。(3)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17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

11、有什么利弊?(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析:(1)煤炭开发条件要从资源储量、地质条件、运输条件、距市场远近等方面分析。(2)输煤需要修建铁路,成本高,附加值和效益低,但对生态环境破坏略轻。输电需建设发电站,需水量较大,但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3)煤炭开采可能引发岩层断裂、塌陷,破坏土地资源,大量煤矸石占用土地资源,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地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