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94081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模块综合检测(必修一)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答案A解析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

2、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故B项错误;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的时间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2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稣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 D缴纳贡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率乃师伐夙夷”,可知周王命令诸侯出征作战,A、B、D项虽然是诸侯应尽的义务,但与材料不符,选择C项符合题意。3(加试题)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3、 D治粟内史答案B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相符,故B项正确;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C项错误;治粟内史不属于三公,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D项错误。4西汉初期,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为()A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创设刺史制度D形成中外朝答案D解析郡国并行制度属于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问题,与君相

4、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推恩令”用于解决诸侯王国混乱问题,与君相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与君相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特意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即中外朝制度,故D项正确。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以分散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丞相职权范围应该是缩小而非扩大

5、,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其目的是以分散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君相关系问题,而非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6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答案C解析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不符合唐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A项错误;唐代并未出现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中“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

6、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说明皇帝、中书门下等顶层制度的建设受到唐太宗重视,故C项正确;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组成,故D项错误。7(加试题)元朝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由于群官议政和军事、财政等专官提调,其处理各项庶政又是有所分工,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下列设置与之最为相近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军机处和内阁制D知州、通判、转运使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内容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职能配置,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君主专制方面的内容,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君主专制方面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军机处和内阁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方面的建设

7、,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宋朝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设转运使主管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调运,相互间既有配合也有牵制,故D项正确。8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汉唐沿袭秦隋制度,有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故B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9西藏是中国

8、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中国古代西藏与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来往。下列不能用于研究西藏与中央王朝关系的是()A步辇图 B宣政院C布达拉宫 D行省制答案D解析步辇图是唐太宗接见西藏使者的绘画作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中央机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布达拉宫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建立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代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且不包括西藏地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0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C刺激了西

9、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故B项错误;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D项错误。11(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

10、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1898年”这个时间可以推断出此战应该是中日甲午战争,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应该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矿设厂,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故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12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割香港岛,与材料中“台湾既

11、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故A项错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 相符,故C项正确;与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故D项错误。13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D“4.5亿两,中国的慷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

12、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联军战事行动迟缓”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4.5亿两,中国的慷慨”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4国民政府南昌行营公布了民廿二(22)年封锁匪区办法。其中的“匪区”是指()A陕甘宁边区 B东北解放区C南方革命根据地 D华北敌后根据地答案C解析“民廿二(22)年”是1933年,红军长征于1933年底开始,且与材料中“南昌行营”不符,故A项错误;东北解放区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与

13、材料中“民廿二(22)年”不符,故B项错误;1933年国共进行“围剿”与反“围剿”战争,与材料中“民廿二(22)年”“南昌行营”相符,故C项正确;华北与材料中“南昌行营”不符,“民廿二(22)年”也没有敌后根据地,故D项错误。15“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答案B16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 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

14、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政治决定婚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故C项错误;据材料“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知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故D项正确。17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

15、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视处理,并非处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处理临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则,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是指1955年在亚非会议中,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故D项错误。18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B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C美国1787年宪法破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D拿破仑法典践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思想答案B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