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92679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讲稿(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桂平市中医医院:社防科,一、命名(定义):,麻风病也称hanshen病,是一种主要侵犯皮 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接触传染病。同时也可 引起眼。耳、鼻、粘膜、淋巴、肝脾、骨骼 循环等系统和器官损害的疾病。,二.麻风病的细菌学:,引起麻风病的病原体是麻风分枝杆菌, 简称为麻风杆菌或麻风菌。1873年挪威科学 家汉森氏发现。 三.麻风病的传染: 麻风病的传染,也具备传染病流行的特 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传染源: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主要是多菌型病人。 2.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染:健康人有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排菌的皮肤或吸

2、入病人咳出含菌飞味后而咸染.长期密切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极大。 2.间接接触传染: 3.易感人群: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后表现,取决于被感染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细胞免疫力。,四.麻风病的皮肤症状损害: 1.斑疹红斑、浅色斑、色素缺乏斑、色素沉着斑。 2.丘疹。 3.结节。 4.斑块。 5.弥漫性浸润:是指病变累及面积广泛皮损主要见于瘤型麻风及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患者。 1.浅在性的弥漫性浸润:常见面部及四肢瘤型麻风有些损害时表现为表皮光亮,蜡黄,无明显边缘,似“酒醉样”或“水肿样”。生在四肢、手足的肿胀样,形成“套状麻木”。,2.深在性的弥漫性浸润:病变累及皮以下组织,弥漫性浸润发展,斑块、

3、结节融合所致。以面部、四肢为主,呈棕黑色,皮肤肥厚,肿胀,皮纹增生,表面凹凸不平、质硬,用于指捏不起,呈“狮面容”。 6.水泡。 7.溃疡:麻风病引起的溃疡可分为二种: 1.麻风性溃疡:主见于瘤型或界线类偏的麻风杆菌。 2.肢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溃疡:好发足底、手指、小腿等肢端受压和受损部位,久治不愈。 8.萎缩。,9.疤痕。 10.鱼鳞样改变。 11.皮肤附件的症状:毛发脱落.闭汗等。 五.麻风病的神经症状及损害特性。 1.具有嗜好侵犯周围神经特性。 2.麻风病人的神经损害原因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所致的损伤与麻风菌侵入后炎症细胞共同作用引起组织充血.水肿.压迫变性造成。 3.由于机体对麻风菌

4、免疫力不一,各型麻风神经受累数量,损害的程度和进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麻风病临床的神经症状,并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一)神经粗大: 因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很快建立起免疫反应,由于细胞免疫反应过强及麻风菌直接侵犯周围神经,一起神经细胞组织充血,水肿,炎症而导致神经粗大. (二)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在周围神经受损后产生感觉,运动,营养,循环等系列相应功能障碍. 1.浅感觉障碍:是麻风病重要的症状和体征,系感觉纤维受损所致,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出现早,包括感觉异常,感觉过敏和感觉缺失.以缺失为主要,浅感觉障碍依此为温觉,痛觉,触觉. 2.神经痛:主要表现在急性反应期.,3.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多

5、出现于浅感觉神经障碍后,起受累神经常见于下列神经(1)尺神经.(2)正中神经.(3)桡神经.(4)腓总神经.(5)胫神经.(6)面神经及眶上神经.(7)耳大神经. (8)支配麻风皮损的神经. 4.营养性障碍: (1)皮肤的营养障碍:干燥,失光泽弹性. (2)骨的营养障碍:可见于晚期各型麻风四肢远端的指,趾及鼻部的小骨骼,呈广泛的脱钙,骨质疏松,密集性吸收萎缩. (3)肌肉的营养障碍. 5.循环障碍:肢体循环发生缺血性障碍.,六.麻风病的其他器官及系统性损害: 1.眼部损害:为麻风病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常见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继而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的暴露性眼病如兔眼等. 2.耳部损害:也是麻风菌最

6、易侵犯的部位之一,主要表现为外耳的麻风斑侵润,斑块,结节,特别是瘤型和界线类便瘤型患者,可出现耳垂增大,耳垂肥厚和结节性损害及浸润等. 3.鼻部损害:中晚期病人可见溃疡,中隔穿孔,外鼻部产生皮肤浸润,斑块或结节时,鼻梁柱破坏,塌陷致鞍鼻等. 4.口腔,咽部,喉部等可见麻风性病变损害. 5.淋巴结损害.,6.内脏损害。 7.生殖系统损害。 8.其他系统损害:心血管,肌肉等。 七.麻风病的临床分型症状: 根据麻风病的临床学,免疫学.细菌学,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出了麻风的5级分类:1结核样型TT;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3中间界线类BB;4界线类偏瘤型BL;5瘤型LL和未定类麻风I。上述分类根据免疫力的

7、强弱来决定,其中TT免疫力最强,LL最弱。1982年WHO麻风化疗研究组将麻风的I、TT、BT归为少菌型PB,BB、BL、LL归为多菌型MB。,结核样型麻风TT: 1.临床症状: 1.局部而单一,常见1-2块,分布不对称,,但皮损较大,边清,呈环或地图状斑块,表面干燥,闭汗、四肢、躯干浅感觉障碍早明显。 2.神经损害,多限1-2条周围神经,常见出现尺神经,腓总神经,耳大神经,功能障碍早而明显。 3.毛发损害:少而局部。 4.粘膜、淋巴结、眼睛及内脏无损害。 2.细菌检查一。 3.病理变化:表现为上皮细胞灶性浸润,可见较多的朗罕巨细胞,周围有多层淋巴细胞包围,皮神经常破坏,抗酸染色阴性。 4.预

8、防:良好。,界线类偏结核型麻风BT:,1.临床症状: 1.皮肤损害:皮疹数目比TT多,皮损面大小不一的斑块,皮损内外缘较清楚,皮损中央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免疫区”特点。好发于面、躯干。四肢,分布不对称,浅感觉障碍明显。 2.神经损害:多发,不对称,神经粗大明显,较硬,功能障碍出现早。 3.毛发一般不脱落,皮损内脱落。 2.细菌学检查:皮损涂片查菌阳性(1-2)。 3.组织病理:与TT相似,不同点为表皮下有狭窄的“无浸润带”,抗酸染色阳性。 4.预后较好。,界线类中间型麻风BB:,1.临床症状: (1).皮肤损害:皮损较复杂,像TT型,也像LL型。分布广泛,不对称,大小不一,内外缘模糊,皮损形状

9、有呈条状、带状、蛇形状,不规则状。有斑疹,也有浸润。颜色呈多色性,有红色,也有浅白色,减退斑等。 (2).神经损害:多发不对称,粗大,质软有压痛。 (3).毛发可脱落,不对称,治疗后可再生。 (4).粘膜、淋巴结、睾丸和内脏发生病变。 2.细菌学检查:皮肤涂片查菌阳性(2-4)。 3.组织病理:兼有二极型的特点,表皮胞肉芽,肿,表皮下明显的“无浸润带”真皮内可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细胞较分布散,周围无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少且分散,无朗罕氏细胞,神经束膜可见洋葱样改变,有的可见组织细胞及不典型泡沫细胞,抗酸染色阳性(2-4)。 4.预后:很不稳定,较差。,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1.临床症状:

10、1.皮肤损害:多数类似瘤型麻风,皮疹有斑疹、斑块、浸润、结节,颜色呈淡红或棕褐色,表面光滑。分布广泛,不对称。浅感觉障碍出现早且轻。 2.神经损害:多发神经粗大,软,有压痛。 3.眉毛发不对称脱落。 4.鼻粘膜病变出现早,可见鞍鼻,淋巴结肿大等。 2.细菌学检查:皮肤查菌阳4-5。 3.组织病理:表皮萎缩,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噬细胞肉芽肿,有典型泡沫,有的病理可见上皮样组织细胞,肉芽肿内有成堆的淋巴细胞,瘤型麻风LL:,1.临床症状: 1.皮肤损害:早期为斑疹,呈淡色或浅色斑,小而多,分布广泛对称,边缘模糊不清,表面光亮,以蚂蚁行,微痒等异感觉为主。中期瘤型麻风皮损逐渐增多,浅部弥漫性浸

11、润和结节损害,境界不清,表面光滑多汁,分布广泛而对称,轻度感觉障碍,面部浸润及眼结膜充血,形成“醉酒样”面孔。晚期瘤型麻风斑疹.斑块。结节皮损更加明显,浸润遍及全身。面部皮肤弥漫性浸润加深,形成结节或斑块如“狮面状”,鼻唇肥厚,耳垂肥大。四肢和躯干呈广泛性浸润,有明显的浅感觉障碍和闭汗,出现明显“套状麻木”,肢端溃疡多见。,2.神经损害:广泛、对称的神经干粗大,均匀、质软,可导致严重的畸残和功能障碍。 3.毛发:早期双眉外1/3呈对称性稀疏,随病情进展,眉毛、睫毛可全部脱落,晚期头发可脱落致脱光。 4. 粘膜淋巴结、睾丸及内脏损害:溃疡,鼻中隔穿孔,骨吸收形成鞍鼻、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12、。失明,指趾骨质吸收缩短。 2.细菌学检查:皮肤涂片查菌阳性(5-6)。 3.组织病理表皮肤萎缩,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为巨噬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少而分散,有典型的泡沫细胞。抗酸染色阳性(5-6)。 4. 预后: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未定类型麻风I:,是各型麻风的早期表现,无两极麻风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但可演变为其他型麻风。,八:麻风病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皮肤损害及皮损部位的浅感觉障碍。温痛、触电觉缺失或减弱与闭汗。 2.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浅神经干粗大。 3.皮肤组织液涂片查菌或病理组织抗酸染色见麻风杆菌。 4.具有特异性病理组织变化:表皮下有“无浸润带”,抗酸染色

13、阳性。 二.根据以上依据,符合如下条件的,可诊断麻风病。 1.有周围神经粗大伴有皮损浅感觉障碍、闭汗,皮损有麻风特异组织病理变化,查菌阳性,,可诊断麻风。 2.皮肤查菌阳性,皮损无浅感觉障碍.闭汗及周围神经粗大,可诊断麻风。 3.患者仅有局部性皮肤麻木.闭汗和周围神经肿大,查菌阳性,排除其它周围神经疾病后,可诊断麻风。 4.患者有浅红斑或浅色斑合并有浅感觉障碍,无神经肿大,皮肤查菌阴性,具病理无特异性改变者,在排除其它各种疾病后也可诊断。 5.具有麻风诊断依据二项或二项以上条件可诊断为麻风。 九.鉴别诊断: 麻风可相似于汗多皮肤科和神经科疾病。,鉴别如下: 1.贫血症:出生时或幼儿多见,单个或数个,皮损内毛发发白.无脱落,其余都正常。,2.体癣:痒、无感觉障碍,真菌+。,3.单纯糠疹。(也称白色糠疹)。,4.脂溢性皮炎。 5.玫瑰糠诊。 6.离心性环状红斑。 7.斑秃。 8.结节性红斑。 9.红斑狼疮。 10.环状肉芽肿。 11.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12.梅毒. 13.股外侧皮神经炎. 14.未梢神经炎。 15.面部神经麻痹。,十.治疗: 按照国际麻风病联合化疗标准治疗(MDT)。,主题词: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桂平市中医院社防科 电话:0775-3383032(办公室) 18978788080(梁海球),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