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416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情解读知识通关题型突破)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Contents,考情精解读,考点1,考点2,考点5,考点4,考点3,A.知识全通关,B.题解 大突破,模板,考情精解读,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解读,命题规律,1.热点预测 高考侧重于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湿地的生态效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多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分析、危害概述、治理措施的论证等。 2.趋势分析 2018年高考,

2、试题将会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强化对考生的能力考查、更加注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备考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复习的重点,热带雨林的保护可与全球变暖等知识联系起来。,命题趋势,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解读,命题规律,返回目录,命题趋势,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命题趋势,知识全通关,考点1 荒漠化,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3、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名师提醒】 石质荒漠化与次生盐碱化的分析 1.石质荒漠化的分析 (1)成因:人为活动是产生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自然植被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 (2)危害:丧失土地资源,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出现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3)措施: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结合起来分析。,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继续学习,2.次生盐碱化的分析 (1)成因:自然方面(频繁的旱涝灾害;地势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社会经济方面(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 (2)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不能只灌不排;选种耐旱、耐盐碱作物;农田覆盖;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2.荒漠的分布 热带荒漠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到大陆西岸地区,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 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35N50N 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

5、漠。,3.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 (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2)阿塔卡马荒漠(南美洲西海岸)、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原因是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辨析比较 荒漠、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1.荒漠与荒漠化 荒

6、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地区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广的含义,它还包括盐碱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的现象。 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的景观。,继续学习,4.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 (1)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a. 基 本

7、条件气候干旱。,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b.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继续学习,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

8、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返回目录,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返回目录,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2)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9、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考点2 水土流失,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成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1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所示:,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3.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宜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下表所示:,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思维拓展 图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

11、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4.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地理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学习,(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 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