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7848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检测八年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第卷选择题(共35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35分) 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非洲 B.北美 C.亚洲 D.欧洲2.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 A. B.

2、C. D. 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新潟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 冷暖空气在此相遇产生锋面雨 B. 湿润空气在此膨胀上升产生对流雨 C. 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较多 D. 多台风天气,带来充沛的降水4下列地理现象与日本地形特征密切相关的是 A.日本矿产资源贫乏 B.北海道樱花开花时间比九州迟1个多月 C.日本水能较丰富 D.日本东北部沿海形成大渔场读美国本土示意图及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57题。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 海洋太平洋 B. 山脉落基山脉 C. 海湾墨西哥湾 D. 河流亚马孙河6.关于甲、乙两城市降水特征,正确的是 A. 年降水量甲城小

3、于乙城 B. 冬雨率甲城高于乙城 C. 甲城年降水量约为52mm D. 乙城冬季降水量约为180mm7.关于美国中部平原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A.平原东北部气候冷湿,人口稀少 B.是主要的小麦、玉米和棉花产地 C.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D.南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读东南亚局部图,回答89题。8.苏门答腊岛地震活动频繁,原因是 A.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台风活动引发的 C. 频繁的火山爆发引起的 D. 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9.巴厘岛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湿润气候 我国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4、昆仑站和黄河站。读四个考察站的经纬度数值表,回答1011题。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黄河站纬度6213S6922S8025S7855N经度5858W7623E7707E1156E10.关于两极地区的差异,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更丰富 B.南极地区的气候更温暖 C.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 D.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 11.关于四个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的一天开始最早的是昆仑站 B.四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 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北方向 D.距离极点最近的是中山站 读印度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据图判断,加尔各答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A.石油加工业 B.钢

5、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棉纺工业13.班加罗尔有“印度硅谷”之称,关于该工业区叙述正确的是A.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基础上形成的 B.平原地形,地势低平,环境优美C.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 D.海运发达,便于产品出口右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图,瀑布的落差为48米,据此完成1415题。14某登山队从李村出发,于当地时间正午攀登到虎头峰,此时北京时间13点整,该山峰位于 A. 东6区 B. 东7区 C. 东8区 D. 东9区15莲花湖面的海拔可能是 A.85米 B.165米 C.205米 D.235米 读我国四条重要山脉走向图,回答1617题。16.图中四条山脉中,不属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6、 A.太行山 B.天山 C.昆仑山 D.大兴安岭 17.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特征,正确是A. 区降水少,区降水多B. 区为盆地,区为高原C. 区地势高,区地势低 D. 区是重要粮食产区,区是重要畜牧业区 读长江流域略图,回答1820题。18.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A. 山脉巴颜喀拉山 B. 城市重庆 C. 水利枢纽三门峡 D. 河流湘江19.长江干流上甲、乙两处的差异是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流量较小 C.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20.图中穿越长江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B.京九线C.京广线D.成昆线 寒潮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读2015年1月的某次寒潮路径图

7、,回答2122题。21本次寒潮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市、区)有 A. 内蒙古、宁、陕、鄂、湘、桂 B. 内蒙古、陇、川、黔、湘、粤 C. 内蒙古、陕、冀、豫、赣、闽 D. 内蒙古、陇、渝、黔、桂、云22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较高, 冷空气难以到达 B. 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 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 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回答2325题。23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 B. 降水较多,取水方便 C. 靠近梯田,生产方便 D. 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24该地梯田 A.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 B.

8、位于山地的北坡 C.主要种植水稻 D.机械化生产方便 25.若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河流含沙量增大诱发地震A. B. C. D.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2627题。26.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雨热同期,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B.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发展旱作农业 C.区域严重缺水,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D.区域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7.关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B.区域水能、有色金属

9、资源贫乏 C.区域稀土、太阳能资源贫乏 D.区域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2830题。2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2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滥垦乱伐 ,过渡放牧 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30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为我国最大的高原 B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

10、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铁路运输是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读我国铁路线局部图,完成3132题。31.图中序号代表的南北向铁路线,正确的是A青藏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32.沪昆高铁通车后,华南与西南联系更加密切。该铁路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市依次是 A.沪、浙、闽、湘、黔、云 B. 沪、浙、赣、湘、黔、云 C.沪、浙、赣、渝、川、云 D. 沪、浙、赣、湘、鄂、云33.下图中的水果,在兰新铁路沿线地区盛产的是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图,回答3435题。34 甲、乙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A甲地区河流结冰期较短 B乙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C甲地区河流有春、夏两次汛期 D乙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 35甲、

11、乙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甲地区山地为主,耕地较少 B乙地区春旱严重,水资源紧张C甲地区经常受台风侵袭,涝灾严重 D乙地区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 第卷综合题(共35分)图2536读图25“我国两省区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1)A省有我国最大的_沙漠。此环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称为_农业。该省区拥有的优势能源矿产是._。(2)B省区农作物主要是_、豌豆、小麦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 _谷地。近年来建成的_铁路,大大加强了该省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2、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乙图表示华北地区多年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材料二 图24(甲、乙、丙、丁四幅图)(1) 读甲图,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强沙尘暴多发地区地表景观多为_和荒漠。(2分)(2)由乙图可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_季,说明其自然成因。(2分)(3)根据丙图描述,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丁图分析其成因。(2分)(4)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迅速,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企业闻名全国。试分析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2分)38. 读图27“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6分)(1)“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轮南气田位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