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8931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隋唐更替课件 华东师大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汉,(第一个统一),(巩固),(西晋的短暂统一;分裂),东汉,隋,挑战记忆,朝代回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第1课,一、隋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隋朝建立者。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其女儿是北周皇后。580年,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他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逼迫静帝退位,轻易夺取政权。清人赵翼所言“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北 周,隋,陈,大兴城,隋朝的统一,589年,581年,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陈后主携二妃躲入枯井里,后人嘲笑为“胭脂井”,也称“辱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

2、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想一想隋朝的“富”是真正的国富民强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猜想一下,假如这种“富”长期下去,隋朝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历史的发展与大家的猜想符合吗?,1、原因:,618年,3、灭亡时间:,2、具体表现:,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三次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隋炀帝的暴政,二、隋的覆灭与唐的建立,4、唐朝的建立:,618年 李渊建立 定都长安,隋的灭亡会联想到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

3、下灭亡的。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 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创立科举制。,1、科举制:,1 初创:,隋朝,2 完善:,唐、宋朝,明经重帖经、墨义。熟读儒家经典就可以。,何谓“明经”?,何谓“进士”?,进士重诗赋、策论。需要具有文学才能和治国才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科举制与大运河,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扩大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开创殿试、武举,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诞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考试成绩,

4、2、开凿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连接今天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C,A,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南北交通 C.巡游享乐 D.巩固封建统治 4、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社会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方便隋炀帝到江南巡游 D.加强对北部的边防,D,B,探究:有关大运河的是非功过的争执,从它开凿的那天起一直没有停止过。以下两首诗,你认为哪位诗人的看法比较切合史实?,千里长河一旦开,云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水怀古,开凿大运河的作用: (积极)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消极)征发劳役过急过重,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