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26644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案2 常见文言虚词分点突破,“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这些虚词大多从实词中借用虚化而来,某个词有时作虚词,有时又作实词,这是一个区别的难点。此外,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词性和用法。例如“以”,既可作实词“认为”讲,又可作连词和介词,且两类虚词中都有表原因的用法。 除了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还需要特别关注复音虚词(如否则、未必、假使等)和兼词(如焉、诸、盍等)。复音虚词是指由几个单音虚词构成的语言单位,常以固定形式出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固定结构”。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会经常碰到。兼

2、词就是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特殊的单音节虚词。它虽为数不多,但遍观古籍,其效用不可替代。,考点解读,解题指津,文言虚词题推断七大技法,1.代入检验法 代入检验法,就是将判断出来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如果语意通畅,就是准确的。 例如:“而”“且”都有表并列、承接、转折、假设等意义,若判断为并列关系,可用“又”替代(有时可不译);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若判断为假设关系,则可用“如果”“假如”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通畅,说明判断正确;反之,则说明判断有误。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3、义和用法。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3.标志识别法 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若能记住教材中学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助于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或东西)”;“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4.句位

4、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词,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揣测语气)。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如“尔其(语气副词,可要,当)无忘乃父之志”。,5.语法切入法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之”常见的用法如下: (1)在“先妣抚之甚厚”中,“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

5、”,可译为“她”。 (2)在“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3)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4)在“辍耕之垄上”中,“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 “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7.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6、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18个文言虚词分点突破,一、“而”的用法和意义,【真题热身】 请指出下列虚词“而”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连词,表转折 (2)连词,表顺承 (3)连词,表顺承 (4)连词,表承接 (5)连词,表并列,【用法总结】,【易混用法辨析】,“而”字用法辨析,(1)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 判断下列句中“而

7、”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并列 B.承接 C.递进,答案: A C B B,【辨析方法】 意义辨析 “而”字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在于“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而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 代入辨析 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2)怎样辨析修饰、承接关系 判断下列句

8、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修饰 B.承接,答案:B B A A A A B B,【辨析方法】 意义辨析 “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 代入辨析 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然后” “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连词,表承接,“然

9、后”“就”。(2)连词,表并列,可不译。(3)连词,表转折,“却”。(4)连词,表递进,“而且”。,答案: (5)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6)连词,表假设,“如果”。(7)连词,表因果,“因而”。,二、“何”的用法和意义,【真题热身】 请指出下列句中“何”的用法和意义。,答案: (1)疑问代词,什么 (2)代词,什么,【用法总结】,【易混用法辨析】 D何(疑问)副词?代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答案:句中的“何”解释为“怎么”,作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句中的“何”解释为“什么”,作代词,在句中分别作定语、宾语、主语。,【辨析方法】 1.从语法上辨别。 “何”作副词时,在句

10、中作状语;作代词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要的辨别方法。 2.从意义上辨别。 “何”作副词时,译成“多么”“怎么”等;作代词时,译成“哪里”“什么”等。 3.从相邻词上辨别。如果“何”后有“能”“可”之类的能愿动词,这个“何”肯定是副词。,【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何”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 “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2)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3)作定语。译作“什么”“哪”。(4)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答案:(5)副词:表程度,

11、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6)构成复音虚词。“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7)疑问代词。“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8)与“奈”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作“怎么办”。(9)与“奈”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作“为什么”。,三、“乎”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答案:(1)介词,在 (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介词,比 (4)句中助词,不译。,请指出下列虚词“乎”的用法和意义。,【用法总结】,【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乎”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2)介

12、词,相当于“于”。(3)形容词词尾。(4)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答案:(1)副词,于是,就 (2)连词,于是,就 (3)副词,才 (4)连词,表转折,竟然,四、“乃”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乃”的用法和意义。,【用法总结】,【易混用法辨析】 指出下列句子中“乃”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连词,表承接,于是 (2)副词,就 (3)副词,就,【辨析方法】 “乃”作连词和作副词的区别:一般地说,用在句首连接句子或短语的是连词,在句中做状语的是副词。,答案:(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等。 (2)副词,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3)表示对事

13、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乃”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 (5)只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五、“其”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代词,那 (2)副词,还是,表婉商语气 (3)副词,表期望,一定 (4)副词,表揣度语气,大概,【用法总结】,答案:(1)副词,表推测,“大概” (2)副词、表反问、难道、怎么 (3)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 (4)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易混用法辨析】 指出下列句子中

14、“其”的用法和意义。,【辨析方法】,“其”的语气用法辨析,“其”作语气副词,其辨析是个难点。如何辨析它是表推测、反问、委婉、期望中的哪种语气呢? 主要是看位置和语境。看位置,“其”表推测、反问语气,一般放在句首;同为句首,到底是表推测还是反问,又要结合语境。“其”表委婉、期望语气,一般放在主谓之间;至于是表委婉还是期望,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答案:(1)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2)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3)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4)指示代词“那”“那些”。,【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 (5)指示代词“其中的”。 (6)表示推测、估计语

15、气“恐怕、大概”。 (7)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8)代词,他的。,答案: (9)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10)形容词之前,起强调作用。 (11)句中无实义,凑足音节。,六、“且”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且”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连词,并且 (2)副词,将要 (3)副词,将要 (4)连词,况且,【用法总结】,【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且”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况且,表补充说明。(2)表并列。(3)复音虚词“犹且”,还。(4)姑且,暂且。,七、“若”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答案:(1)动词,好像 (2)动词,如,比

16、得上 (3)代词,你 (4)连词,如果,【用法总结】,【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若”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 (1)如同、像、相似。(2)比得上。(3)你、你的。(4)表假设,假如,如果。,答案: (5)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6)海神的名字。,答案: (1)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2)用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短语,指代人或事物 (3)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 (4)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八、“所”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所”的用法和意义。,【用法总结】,答案:(1)名词,场所、位置。(2)“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3)“所”字结构做定语。(4)“为所”表被动。,【即时训练】 解释句中“所”字的用法和意义。,答案: (5)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九、“为”的用法和意义 【真题热身】,请指出下列虚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