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19354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_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一、选择题部分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优选项。1. “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变迁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2.中国古代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某些行业在技术传承上,也有 “传媳不传女”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

2、政治等级森严B宗法伦理盛行C家天下观念重 D对女性的歧视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4.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名臣出身微贱,如“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选官更强调官员的出身门第,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煊赫一时的名门望族。这主要反映A政局稳定才学要求弱化 B官员选拔更重视家学渊源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结构 D天下为公被门阀政治取代5.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

3、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6.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由此可见,隋唐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B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C“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D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7.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三纲五常

4、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8.朱元璋借杀胡惟庸之机废掉丞相职位,并“谕旨群臣”有奏请恢复者“论以极刑”。可是不久后就哀叹“群臣未起朕已起,群臣已眠而朕未眠”,又说“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这一事例A.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说明朱元璋非常后悔废除丞相制度C.体现了丞相对皇帝专权有制约作用 D.体现了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9.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A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 B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C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 D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

5、境逐步恶化10.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南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11.据史料记载: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A市民宅第逾制现象频发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商业品类繁多市民阶层崛起12.唐朝一些地主和农民开始签订契约文件,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租种期限、租田数额和田租数额。这种契约性的租佃关系的出现A加重了地

6、主的盘剥B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C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D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13.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铸币三十二万贯,北宋从太宗时起就有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到神宗熙宁六年达六百余万贯。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使用。这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白银储量丰富 C贸易范围扩大 D政府放松控制14.史载: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紝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A分工细致 B规模巨大 C品种丰富 D供不应求15.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

7、,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私营手工业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16.明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于纺织业。这种现象促进了A区域分工加强 B农业迅速发展 C南方超越北方 D商品经济发展17.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18.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

8、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据此,其重农抑商的理由不包括A商业发展会侵夺农业劳动力 B商业发展会淡化民众乡土观念C商业发展会增加政府管理难度 D商业发展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19.春秋时期某学者探究世界本源,主张弃绝仁义,其政治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的没落情绪。此学者的主张是A.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20.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能

9、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贫富之道,莫之夺予”21.汉朝建立伊始,布衣将相不懂得君臣礼仪,使得刘邦感到“威重不行”。儒生叔孙通为此制定了一套兼采周礼和秦礼的朝议制度,使刘邦得意的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这一现象反映了A汉高祖重用儒生赢得天下 B君臣礼仪失序损害君主权力C儒家尊卑有序彰显君主权威 D庶民皇帝与布衣将相矛盾激化22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

10、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23.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直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A善和德B仁和礼C理和气 D知和行24.罗马法包括功法和私法两部分,其中公法相对简陋,而私法却特别发达,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罗马私法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B.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C.罗马帝国领土的扩张 D.古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25.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则杀死盗贼被视为合法。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轻罪重罚”的严酷特征 B认可同态复仇打击侵权行为C鼓励正当防卫维护私权 D运

11、用习惯法保护私有财产26.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这是因为古雅典 A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 B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 C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 D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27.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 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C

12、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 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28.公元前451450年,雅典通过了伯里克利所提议的法律,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皆是雅典公民的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从此以后,外邦人与雅典公民结婚所生的子女不能得到公民权。此项法律的颁布表明了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C雅典法律禁止其公民与外邦人结婚 D主权在民更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9.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 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C希腊城邦民主政

13、治被罗马人继承 D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30.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是私欲膨胀的产物31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 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32.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3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真正的统治权力应当属于全体人民,只有符合全体人民意愿的政府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其理论A符合当时社会阶级关系实际 B借鉴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功经验C体现出其民主理念的激进性 D被奉为代议制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