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216382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解放战争,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最终胜利的战争,中国人民真正赢得民族独立,为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民主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掌握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政治、军事斗争的历程,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抗战胜利后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及两党矛盾斗争的实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取得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客观原因,培养以人民利益为重,造福

2、人民的家国情怀。,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 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时间:1945年8月底。 结果: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 ,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双十协定,政协会议,2.内战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

3、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 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概况 辽沈战役:1948年9月开始,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 ,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然后解放长春,并于11月初,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中原,1947,山东,大别山,锦州,淮海战役:以 为中心;首先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

4、949年1月向杜聿明兵团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解放军将敌军分割包围;攻克张家口、天津以后, 在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情况下得以和平解放。 (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 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徐州,北平,国内和平协定,(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 ,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敌:人民解放军向全

5、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 取得了基本胜利。 2.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2)国际:改变了世界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格局,【概念解读】 美国的“扶蒋”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外交政策就是“扶蒋”。其目的在于扶持蒋介石政权成为其在东亚称霸的工具,向北可以遏制苏联的威胁,向东可以防范日本的重新崛起。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1946年初中国国

6、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召开的会议。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称为“旧政协”,而将1949年后的政协称为“新政协”或“人民政协”。 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容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阶级支持的主要原因。,【思维导图】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归纳综合】 解放战争各阶段的特点,【课堂小结】,探究主题1 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 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

7、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问题】 (1)据材料一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是什么?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解读】 第(1)问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据材料一信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利用谈判

8、拖一拖也好”进行概括;蒋介石的真实目的,依据材料一“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转嫁内战责任。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结论】 (1)原因:迫于当时国内外的厌战压力;蒋介石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争取备战时间。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2)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深化拓展】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属性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

9、)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探究主题2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

10、史纲 材料二 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大喝。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条”的接收大员就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 长篇小说五子登科,【解读】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农民利益的方式是进行土地改革;第二小问支持,从材料一“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

11、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可知农民“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方式是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结论】 (1)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解读】第(2)问材料二反映出国民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不得人心,这是国民政府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什么?,【结论】(2)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不得人心已经完全暴露。,【深化拓展】 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

12、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2017河南洛阳期末)蒋介石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介石提议举行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 ) A.邀请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为内战的准备争取时间 C.迎合民众心理实现和平建国 D.庆祝抗日战

13、争伟大胜利,解析:B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实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B项正确。,2.“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 D.战略反攻的需要,解析:B 由材料中时间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可排除A、C、D;依据材料“开始实施主

14、力突围的计划”,可知应是针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故选B。,3.(2017河南焦作期末)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 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 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解析:A 根据材料中“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大别山地区”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改变了国共内战的形势,A项正确。,4.(2017天津滨海期末)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

15、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C 根据材料提示得出该战役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并使得大量的文物完好的保存下来,故C项正确。,5.(2017广东佛山期末)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这里的“革命”应该是指( ) A.土地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旧民主主义革命,解析:C 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国民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与材料“1948年12月30日”

16、不符,故A、B两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19191949年,1948年12月30日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后阶段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18401919年,与材料“1948年12月30日”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们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 材料二 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