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63695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专题冲刺 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26 气体的制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中溶液橙色加深,中溶液变黄B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和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答案】D【题型】选择

2、题【难度】一般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BaSO4)Ksp(CaSO4)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答案】AC【题型】选择题【难度

3、】一般3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32D将乙烯通入KMnO4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答案】D【解析】ASO2使溴水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证明SO2具有还原性,错误;B铁屑放入稀HNO3中不产生H2,而是产生NO,错误;C澄清石灰水滴入含HCO3或HSO3、SO32溶溶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D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体现了乙烯的还原性,正确。故【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某

4、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D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浑浊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答案】D【解析】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离子,错误;B、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碘酸钾和淀粉不反应,碘单质遇到淀粉才显蓝色,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应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

5、酸酸性比苯酚强,故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 验现 象结 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

6、小【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BC【解析】Na2CO3加热时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凝结形成,不是分解生成的,A错;苯酚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B

7、对;淀粉溶液变成蓝色则生成了I2,说明氯水把I氧化成了I2, 故氧化性:Cl2I2,C对;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H2O2把Fe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还原性,没有体现氧化性,D错。【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

8、溶液,观察实验现象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答案】B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

9、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答案】D【解析】A、检验氨气的方法正确,故A正确;B、火焰呈淡蓝色,又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可以判断该气体为H2,B正确;C、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确;D、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D的结论不合理,故选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反应2NO2N2O4的H0B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

10、l4振荡下层分别呈无 色和紫红色还原性:I-Br-Fe2+C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出现该钾盐是K2CO3D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答案】A【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10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事实A温室下比较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已知20时溶解度:NaHCO3为9. 6g;Na2CO3为21.8g)向5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10g的NaHCO3、Na2CO3,观察溶解情况进行比较B检验某卤代烃不含溴元素 取少量卤代烃,滴加AgNO3溶液,无浅黄色沉淀产生C验证HClO4与H

11、2SO4的酸性强弱将SO2通入含HClO溶液中生成H2SO4D验证A12O3的熔点髙于A1将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箔融化但不滴落【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1“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A. B. C. D. 【答案】C【解析】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在制备的过程中用带有酚酞的水吸收溢出的氨气防止污染环境,故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正确;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

12、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用沾有碱液的棉团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因此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范畴,故正确;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及时收集在气球里面,也可以做到防止污染环境,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正确;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挥发的氯化氢和氨气会污染大气,因此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错误;故选C。【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2为实现实验目的,选用的装置、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装置A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温度下,取0.1 mol/LKI 溶液,向其中先加入淀粉溶液,再加入0.1 mol/L

13、硫酸,记录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B配制100mL1.0mol/L NaOH溶液向100mL容量瓶中加入4. 0gNaOH固体,加水到刻度线C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往铁电极附近滴加铁氰化钾溶液D比较H2O2 和Fe3+的氧化性将盐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3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或操作解 释A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B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

1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答案】A【解析】A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生成碘单质,再通入SO2,碘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有关,与漂白性无关,故A错误;B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抑制阳离子水解,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故B正确;C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则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可能含亚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等,但银离子不能与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共存,故C正确;D、滴加少量AgNO3溶液,溶度积小的先沉淀,则出现黄色沉淀可知Ksp(AgCl)Ksp(AgI),故D正确;故选A。【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