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60212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一区)(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将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出,将其序号填入答卷页的表格中。)1.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

2、”的新格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 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A. B. C. D.2“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羊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3南锣鼓巷,是北京东

3、城最古朴最时尚的胡同。它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壁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统一 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A B C D4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 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A决定着中华文化发展方向 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D推动了文化在实

4、践中变迁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B C D6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

5、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D童史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72015年2月13日,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郑州街头展出,众多市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被人类造字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深深震撼。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是维系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 8.“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国的祭月仪式始于周朝,到唐代,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

6、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月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月亮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月圆”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A. B. C. D. 9.2015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本届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材料表明: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文化是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A.B.C.D.10.中国商品已遍及全球市场。有专家提出观点,“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一观点告诉我们:精神产品

7、离不开物质载体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要借助经济活动推销我国的价值观念A. B. C.D.11.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向全中国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激励着中华儿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说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的产生源于艺术家的灵感A.B.C.D.12.校园标语“守护一片绿,增添一份美”、“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等随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

8、标语: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D.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13.随着中韩文化交流深入发展,中国刮起了一股不小的“韩流”,韩国的影视剧广受中国民众欢迎。近年来,“汉流”在韩国也开始流行起来,中国的甄嫘传等古装电视剧在韩国产生了强烈反响。这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决定文化发展方向A.B.C.D.14.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

9、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A.B.C.D.15.歌曲青花瓷、但愿人长久等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A.B.C.D.16.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论语,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了文化上的“于丹现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弘扬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B.传统文化都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C.文化创新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D.现代传媒在文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17第三届

1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邀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部分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参演,采取实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制作等形式,将充分全面展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非遗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 A B C D18“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

11、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A B C D19所谓文化的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传统文化要充分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20首支绿色中国梦公益广告中国梦库布其治沙篇在央视多频道播出后,库布其人绿化沙漠的奋斗精神使人们深受震撼,沙漠变绿洲的中国梦让全社会的正

12、能量再次积聚。这表明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享用文化 核心价值凝魂聚气,人人践行中华美德源远流长,指引方向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 B C D2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A B C D22中华始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体现

13、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弘扬始祖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与根本动力A B C D2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强大民族力量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科学素质A B C D24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多数城市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捍卫人类的尊严。这启示我们应当()珍惜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