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59294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著作有( )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A B C D2、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2、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4、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D

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5、在新三民主义旗帜下出现的事件有 ( )建立中国国民党 召开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大革命A B C D 6、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7、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8、新中

4、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A B C D9、“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

5、核工业A.B.C.D.1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实施过程历经曲折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 B C D11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A国民大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12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

6、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实事求是的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C全面改革的思想 D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13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人的探索已经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C、邓小平创立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想精髓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继承14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社会主义

7、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 B C D15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打破这一预言的是中国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16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

8、行成功17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18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A钱学森 B陈独秀C袁隆平 D郭沫若191

9、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2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21.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 A目的上不同 B内涵上不同 C表现上不同 D作用上不同22 下列属于“文革”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10、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 B. C. D. 23.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B. 党的七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八大24.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它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B. 文学艺术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C. 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 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11、2324二、简答题2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 但这些探索总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2)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空白

12、。1949年,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子已经有3 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子。材料三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

13、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8分)(3)综合材料,你有何启示?(6分)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