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4023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 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复习素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十 中外的变法与改革一、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1商鞅变法(中国战国时秦国)时间:公元前356年。改革者:商鞅。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加,发展成国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大

2、化改新(日本孝德天皇646年)(1)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先进。(2)特点:学习中国隋唐的先进制度(政治经济制度)(3)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来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4)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3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1)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时间:1861年。改革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

3、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4)评价: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意义)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这次改革也是对农奴的一次空前的剥削和掠夺。(是局限性)4日本明治维新(明治天皇1868年)(1)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2)时间:1868年开始。(3)措施: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

4、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意义)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是局限性)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是本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2)不同点:背景不同: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

5、;日本不仅有国内幕府统治危机还有民族危机。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内容不同:俄国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二、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内容:政治方面: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文化教育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认识:a.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b.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

6、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新经济政策(苏俄、列宁1921)(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5)评价:是列宁从苏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193

7、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特点:(“新的表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6)作用意义: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加。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7)局限性:新政

8、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8)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4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邓小平1978年起)(1)背景:由于长期受“左倾思想”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困难。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理论指导: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内容: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9、,这样一个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意义: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世纪三次成功改革(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2)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此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三、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2)主要内容(措施):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

10、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3)意义: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改革家。四、不成功的改革1戊戌变法(中国清 康有为、梁吂超1898年)(1)目的:变法图存(2)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4)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

11、的资产阶段性质的改良运动(性质),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赫鲁晓夫1953年)(1)目的:试图冲破斯大林模式,发展经济。(2)内容: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3)影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改革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戈尔巴乔夫1985年) 内容:先以经济为重点,后以政治为重点。影响: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导致苏联解体。五、改革

12、的启示: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在改革中要大胆创新,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引人类一切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5改革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要求为出发点。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6改革是双刃剑,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斗争的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