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44012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较弱。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虽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也是有人格,有权利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虽有在家有家长的保护、在学校有老师的保护、在社会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不能有依赖思想。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识别,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由此可见,提高自我保护

2、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你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什么是自我保护意识呢? 简单的说,自我保护意识就是脑子里要有数,在遇到事情之前要好好的想一想,这件事合不合理,对自身安全有没有危害,只要有一点不正常的现象,就应该提高警惕,对自己有害的事坚决不去做。 那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危险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如交通事故、突发意外、地震、火灾、煤气中毒、煤气爆炸以及溺水等等。 下面列举了几种情况,并且每种情况都附有应该如何应变的建议: (一)1、学生独自在家,门铃响了,你从门上的窥视镜中看到一个陌生人。决不要为任何陌生人开门。哪怕他说

3、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说他是警察,或者说是你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等等。但也不要门铃响了而不理会,因为小偷有时会按门铃试探是否有人在家。你可以隔着门告诉陌生人,你妈妈在睡觉,而你打不开门,让他过一会再来。然后,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让他们不要挂断电话,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2、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一个成年人在你后面跟着你。应穿过马路或者走另一条路,以避免与尾随者接触。如果这个陌生人仍然跟着你,或者他强迫你跟他走,你要大声尖叫并跑向附近有人群的地方,例如,一个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不要往你看见的某一所房子跑,因为房子有可能是空的。如果这时你家里没人,也不要往家里跑。 3

4、、夜间,家里的人都已入睡,突然你发现家里失火了。应大声叫“失火了!失火了!”以叫醒其他家庭成员。然后沿安全通道迅速离开房子,到达户外预先观察好的安全地带。如果屋里充满了烟,应尽量让身体贴近地面爬出屋外。如果你发现你寝室的门是热的,说明火源在客厅,因此,不要打开你寝室的门,如果你住在楼上,绝不能从窗户逃生,而应打开窗户,用床单之类显眼的物体向楼外的消防人员发信号。然后,尽可能地让身体贴近地面,等待救援。因为贴近地面的空气中烟的含量最少,人可以生存的时间最长。 5、你发现家中的大人躺着一动不动,甚至当你叫他时他仍然不醒。 应立即给“120”急救站打电话。 6、你独自在家时不慎用利器将自己身体的某一

5、部分严重划伤。如果伤口流血不止,应马上用干净布,例如毛巾等,将伤口包紧。包紧的程度应能止住流血,但也不能太紧以至于伤害了自己。然后,给家长或者邻居打电话请求帮助。 7、你和朋友在池塘边或者游泳池边玩耍,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并且他不会游泳。你切莫跳入水中企图救他,除非你受过专门的救生训练,而应该将救生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漂浮的东西扔给他,让他抱住并坚持住,然后,跑去叫人帮助。也可以找一根树枝或者一根竹竿,抓住一头,人趴在岸边地上,让你的朋友抓住树枝或竹竿的另一端将他拉向岸边。切记!你必须肚皮向下趴在岸边,以避免落水者把你也拉入水中。 (二)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1)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 (2)小心蔬

6、菜中的毒素( 3)不吃霉变食品(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怎样确保出行安全? (1)在人行道上行走 (2)过马路走人行横道(3)不能翻越栏杆、隔离墩(4)不能横穿猛跑过马路 (5)横过马路时看两头 (6)不往红灯枪口撞 (7)不在路上玩笑打闹突变行走路线(8)雨雪天行走多加小心(9)警惕无盖下水道 (10)不骑快车不猛拐 (11)骑车时双手扶把不玩闹(12)骑车不带人(13)乘车时不向外探头伸手 (14)乘车时要扶紧车拉手 (15)车上慎用锐利物品 (16)车停稳后再下车 (17)上下车时注意来往车辆。 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遇意外时可以互相帮助。不要单独到荒凉、偏僻、灯光昏

7、暗的地方。当发现有人一直跟着你时,你不用害怕,你可以尽快到繁华热闹的街道,商场等地方,想办法摆脱尾随者! 向路上的单位求救,如去单位的值班室;向身边的大人求救;如果是在校门口,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大人来接。关键是当只有你一个人时,要有警惕性,多动脑筋!为此,生活中要多观察、记住家庭、学校周围的环境特点,尤其应熟悉派出所、治安岗亭、单位的地点。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地方得到帮助。 预防侵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耍什么流氓?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 2处于险境

8、,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

9、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

10、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四)突然生病了怎么办? (1)病不容缓大意不得 (2)拨打救护电话“120”( 3)有些病需要看急诊 (4)做到安全用药 (5)掌握常见病症处理法(6)学会几种急救法 (五)谨防看不见的杀手 (1)小心死亡杀手煤气 (2)警惕健康杀手电子辐射 (3)消除智能杀手噪音 (4)避开沉默杀手光污染 (六)文体娱乐活动中隐藏哪些意外伤害? (1)看电视要讲科学性(2)运动时要避免损伤 (3)不迷恋电子游戏机(4)选择适当的娱乐项目 (5)游乐园里讲安全 (七)野外郊游应注意什么? (1

11、)备足必用品 (2)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3)食用卫生食品(4)在安全地点歇息 (5)玩时不做危险事 (6)集体出游守纪律 (7)行程安排量力而行 (8)出游不带危险品 (9)野外遇险救生方法 (八)不可忽视的心理安全 (1)强化心理承受力 (2)克服心理异常 (3)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4)打开封闭的心灵 (5)珍爱生命 (九)受到坏孩子欺负怎么办? 特别是遇到社会不良青年的敲诈勒索时(1)勇敢面对现实不怯懦不胆颤巧妙与之周旋(2)惹不起躲得起 (3)及时告诉自己家长或老师 (4)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十)雷雨天应注意什么? (1)关闭一切家用电器 (2)尽量不做户外活动(3)远离高

12、耸的物体(4)不要贸然涉水过河 (5)下冰雹时要注意护头 (十一)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1)不随便移动家中各类电器(2)严格按说明书或家长指导使用电器(3)不能擅自擦洗家用电器 (4)电器坏了不要自己修 (5)突然停电时要关闭一切电器(6)养成“人走电断”的好习惯(7)远离一切户外电线和电力设备 (8)触电急救首先断电 (十二)怎样从地震中逃生? (1)熟悉了解所处的环境(2)做好必要的心理及思想准备(3)备齐一些必要的抗震物品 (4)发生地震时切忌跳楼 (5)尽快撤到空旷安全处 (6)就地紧急躲避(7)注意发生余震(8)顽强求生一定获救 同学们,为了自身的健康成长,避免各种危险和各种伤害,应加强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心理素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正确处理,祝同学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