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1389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语言运用

2、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引号的四种用法: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第四部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 表插说 表声音中断、延续 表话题转换 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六种逻辑顺序:总分 现象本质 原因 结

3、果慨括具体 部分整体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第六部分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复句类型:并列复句转折复句 条件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第七部分

4、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第八部分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二、感悟说明语言。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

6、情况,具有科学性)。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

7、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

8、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

9、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初中语文-汉语言基本知识一、考纲要求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要求“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二、考查方向汉语言基本知识主要在单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中考查,分值一般为8-14分。在单项选择题中主要考查标点符号、修辞、音变等知识,案例分析题中考查错别字和病句。三、知识举要考点一:易错字针砭 脉搏 松弛 精粹 重叠 妨碍 打蜡 啰嗦 平添青睐 追溯 迁徙 宣泄

10、坐镇 旋律 九州 辐射 瞭望沉湎 编撰 纹身 募捐 通缉 陷阱 风采 更迭 怄气考点二:病句(1)病句修改的原则:遵循原意,统揽全局。(2)修改病句五字诀:增(成分残缺)、删(赘余)、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单)、调(不搭配、不照应)。四、考题例析学生对冒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容易混淆,教师讲解后安排学生练习,下列句子划线处应该使用冒号的是( )。A.我国的四大发明_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影响。B.这四种权利_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C.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_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D.某出版

11、社推出“当代文坛大家文库”_巴金文选冰心文选夏衍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时,则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则应用破折号。AB均为解释,应用破折号。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部分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冒号后的内容删去。据此排除D,故选择C选项。教师资格笔试语文学科技巧之语文学科知识一、考纲要求: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提高筛选信息、 解 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二、考试题型:选择、文言文鉴赏、阅读理解三、内容

12、要点:诗歌、文言文、现代文文本特点1.知识点1 诗歌(1)知识点解释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陈子昂、柳永、王翰);意象;意境;鉴赏意境的方法;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送别诗、爱情诗、哲理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行旅诗、咏史诗、咏物诗)(2)掌握要点:诗歌语言(用词之妙、数量词和色彩词、副词、叠词、语序、省略)诗歌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诗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互文、用典)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联想、想象)现代文(1)知识点解释1、初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

13、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正面、侧面);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说明文:顺序(空间、时间、逻辑);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散文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笔试作文评析答题技巧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的考试的第二大题型是案例分析,分值为40,其中又有两个小题,一题为学生作文评价,一题为教学案例分析评价,每一小题20分。中公资深讲师为考生讲解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笔试作文评析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作文评析这一题又设计了两个小题,一题为找出指定段落中的错别字、病

14、句,并进行修改,一题为作文评价。对于考生来说,第一小题是比较熟悉的,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第二小题就比较陌生了,所以考生在这里可以学习第二小题的基本做题思路。题干一般是一篇学生作文,问题则一般是“请结合具体实际和材料分析这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所以考生需要把握的是作文评价的角度以及标准。作文评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作文的主题(立意或主旨)、材料(选材)、结构、语言。一、主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是否集中。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只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果主题太多,会使文章读起来比较散。2、主题是否准确。作文的主题应该是符合时代主流思想的,不应该与当前社会的价值观相违背。另外,这一

15、点更多的是针对于材料作文而言的,需要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的主题是否准确到位。3、主题是否明确。标题是一篇作文的核心,它准确而又准确地括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所以,当作文与标题所反应的内容不相符的时候,那么,该文章的主旨不够明确。4、主题是否深刻。主要考查立意上是不是更加深入,是否更能够引人深思。二、材料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是否紧扣主题。一个比较好的素材应该能够准确的指向主旨,更够有力地说明核心主旨。2、材料是否真实可靠。材料应该是源于生活的,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才会更加感人,更加具有说服力。3、材料是否生动新颖。生动的内容可以引起共鸣,从而为自己的作为加分;而新颖的素材,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会受到同样的效果。三、结构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是否完整。也就是考查作文是否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2、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