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新)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112732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贫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儿贫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儿贫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儿贫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儿贫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贫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贫血(新)(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 儿 贫 血,双辽卫校 陈广志,小 儿 贫 血(Anemia),一.定义: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 血 红蛋白量 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根据WHO的资料, Hb低于下列值为贫血: 6个月 -6岁 110g/L; 6岁-14岁 120g/L ( 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 ) 6个月婴儿,我国暂时规定,低于下列值为贫血: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 100g/L。,二、贫血的分类 (一)程度分类:分四度: (1)一般标准: (2)新生儿: 轻度:90g-正常下限/L 轻度:120-144g/L 中度:60-90g/L 中度:90-120g/L 重度:3

2、0-60g/L 重度:60-90g/L 极重度:30g/L 极重度:60g/L,(二)病因分类: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 细胞贫血等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等。 (3)其他:感染、癌症、慢性肾病等引起,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1)红细胞内在异常 A. 膜结构异常:遗传球.遗传椭. B. 酶缺乏:G-6P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C. Hb合成或结构异常:地中海贫血 (2) 红细胞外在因素: A. 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 抗体 B. 非免疫因素:如药物、毒物、理化 因素、感染、脾功能亢进,3、失血性贫血: (1)、急性:急性创

3、伤、手术中急性 出血、急性内脏破裂、战伤、 严重开放性骨折等。 (2)、慢性:溃疡病、钩虫病、肠道 息肉、青春期女孩功能性子宫 出血等。,(三) 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33%+-2)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4-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30) 32 注:MCV=CHT*103/RBC(系数) MCH=Hb/RBC (系数) MCHC=Hb*10-3/CHT,三、 贫血的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 2. 造血器官反应 3.

4、各系统症状 A.循环和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四、贫血的诊断要点 1、病史 新生儿-溶血、2-3月生理性 A. 发病年龄婴幼儿-营养性、年长儿-白再障 B.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起病急缓,伴症如黄疸、Hb尿、出血、骨骼疼痛、神经系统症状等 C.个人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D. 家族史:遗传球、椭、地中海、,2、体格检查 A. 生长发育 B. 营养状况 C. 皮肤、黏膜 D. 指甲和毛发 E.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3、实验室检查 A.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大小、 形态及染色情况 、网织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B. 骨髓检查: C.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 D. 红细胞

5、脆性试验 G. 特殊检查:酶、抗人球蛋白试验等,五.贫血的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关键 一般疗法 药物治疗 输血疗法:适应症?输血量?方法?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并发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一 铁的代谢 (一)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 体内总铁量:成年男性约为50mg/kg;女性约为35mg/kg;新生儿约为75mg/kg。 总铁量的64%用于合成血红蛋白, 3.2%合成肌红蛋白,约32%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肝、脾及骨髓中。,(二)铁的来源 1,、食物中摄取的铁:动物性食物含铁高且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达10%25%;植物性食物的铁为非血红素铁而吸收率低约1.7%7

6、.9%;乳制品含铁量均低。 2、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几乎全部被再利用。 (三)铁的吸收和运转 1、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2,、运转: 一部分+去铁蛋白铁蛋白暂存细胞内 铁进入肠黏膜细胞 红细胞破坏的铁 另一部分血中+转铁蛋白 运送至需铁及储铁组织(如骨髓)利用; 未被利用的铁去铁蛋白铁蛋白储存备用铁。,(四)铁的储存与利用 1、储存: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 储藏。 2、利用: F2+ 去铁蛋白 还原酶 氧化酶 铁蛋白F2+ 释出 F3+ 转铁蛋白骨髓造血组织铁进入幼红细胞+原扑啉 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五)铁的排泄和需要量 排泄量:正常小儿约为15g /kg/d 早

7、产儿:2/d 需要量:4月3岁:1/d (六)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的特点 胎儿期: 以孕期后3个月获铁量最多。胎儿平均每日从母体获铁4。足月儿从母体所获铁足够生后45月用。早产儿易缺铁。,婴幼儿期: 生后一周至23月时不易出现缺铁,4月后对铁的需要增加,而乳汁品含铁量低,故6月2或3岁缺铁的发生率高。 儿童期和青春期: 较少缺铁。缺铁原因:食物搭配不合理;钩虫、蛲虫感染的隐性失血;性成熟期对铁的需要增加,少女月经失铁。,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缺铁的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内源性:主要来源 外源性()食物中缺铁 ( )影响铁吸收因素 3、生长发育快: 4、铁的吸收障碍: 5

8、、铁的丢失过多:,(二)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1、血液:缺铁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 量不足,细胞浆较少,但对细胞的分 裂、增殖影响较小,故引起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缺铁引起贫血要经过三个阶段: 铁减少期(ID):仅储存铁减少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 环中血红蛋白量尚不减少, 缺铁性贫血期(IDA): 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一些非血液系统症状如神经、循环、免疫等系统症状 2、其他 影响肌红蛋白合成 使多种含铁酶(氧化酶类)活性降低 与神经系统的症状有关 引起皮肤、黏膜上皮损害 (4)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三、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苍白(部位)运动耐力差、 脑

9、缺氧(年长儿)头、耳、眼 (二)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三)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厌食、吐泻、异食癖 口、舌、胃炎 2、神经系统症状:烦、萎、记忆、智力 3、心血管系统症状:心率、杂音、心衰 4、其他:免疫降低 、感染、反甲、 皮肤角化,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和Hb降低、 Hb更明显 、 80、28(30) MCHC32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二)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 中、 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量少,染色偏蓝, 显示胞浆成熟度落后于胞核。白、巨系统无影响,(三)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1、血清铁蛋白(SF);较

10、敏感,在ID期即已降低。0.9 mol/L(500g/dl)即提示细胞内缺铁。SF值减低、FEP值增高而尚未出现贫血,为IDE期的典型表现。,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 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IDA时SI降低 62.7 mol /L(350 g /dl)有意义。TS 15%有诊断意义 4、骨髓可染铁: 是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敏感而可靠的 指标。缺铁时铁粒幼细胞数可 15%。,五、诊断,1、病史特别是喂养史 2、临床表现A、 B、 C、 3、实验室检查A、 B、 C、,六、治疗,(一)一般治疗 (二)去因治疗 (三)铁剂治疗:1、常用的铁剂:口服、肌注 2、影响铁剂吸收因素:

11、3、剂量:元素铁4-6mg/kg/d,分三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 1.5-2.0mg/kg。 4、效果:有效者3-4天后网织红,7-10天达 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治疗1- 2周后HB增加,HB达正常后继续 服药 68周。,(四)输红细胞 适应证: 贫血严重,HB60g/L,尤其 是 发生心衰者; 合并感染者; 急需外科手术者。 贫血越严重,每次输注量越少,每 次可输浓缩红细胞4-6ml/kg。 (全血5-10ml/kg) 七、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病因 (一)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动物性食物含量高 2、吸收和运输障碍:食物V-B12 胃+内因子 回

12、肠末端吸收入血+转钴蛋白 肝脏 储存 骨髓 造RBC 3、需要量增加:长得快、感染消耗多 4、先天不足:,(二)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 2、药物作用: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 及用抗叶酸制剂。 3、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小肠病变等。 4、需要增加: 5、代谢障碍,二、发病机理,叶酸还原酶、维生素B12催化 叶酸四氢叶酸(是合成DNA过程中必需的辅酶) DNA合成 1、贫血发病机理:维生素B12或叶酸四氢叶酸幼红细胞内DNA合成 红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时间 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巨幼 骨髓内易破坏 红细胞 贫血 进入血流后寿命短 2、神经症状发病机理:维生素B12 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形成受影响周围神经变性

13、,脊髓亚急性变性和大脑损害神经精神症状,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虚胖、面肿、毛黄、出血 (二)贫血 表现:苍白或苍黄、髓外造血 (三)精神神经症状:1-8条:烦燥、反应差 、记忆智力减低、震颤、无意动作、 感觉异常、踝震挛、巴症 (四)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吐泻、舌炎 (五)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心脏杂音、心力衰竭,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 RBC、Hb:呈大细胞性贫血。RBC减少 较Hb减少更明显。 2、血涂片:可见中央淡染区不明显的大红细 胞多见;嗜多色性和嗜硷性点彩红细胞易见 3、形态型:MCV94 MCH32 MCHC 32-38 4、网织红常下降;

14、5、中性粒细胞:(巨幼变)直径变大、分叶过 多,5核中性粒 5%,有早期诊断意义。 6、血小板:个大、数量少,(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红细胞系: A、增生(原始、早幼)为主 B、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 C、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4、粒细胞系:可见到大的并有胞浆 空泡形成的中性粒细胞(巨幼变), 5、巨核细胞系:细胞个大、核有过度 分叶现象(巨幼变)。周围血小板少,(三)缺乏维生素B12的检查 1、血清维生素B12测定:100ng/L 有意义 2、其他:尿甲基丙二酸;血清胆红 素中度; LDH (四)缺乏叶酸的检查 1、血清叶酸测定:3g/L提示 叶酸缺乏 2、其他: LDH升高

15、,五、诊断,1、临床表现、 2、血象 3、骨髓象可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在此基础上,如精神神经症状明显,则考虑为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5、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可进一步协助诊断。,六、治疗,(一)、一般治疗 (二)、去除病因 (三)、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 1、维生素B12治疗: A、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应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 如单用叶酸反而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B、剂量:0.5-1 mg,一次肌肉注射 C、效果:*2-4天精神神经症状好转,但消失缓慢 * 2-4天网R开始升高,6-7天达高峰,2周恢复正常 *RBC、HB:2周后开始升高、2个月逐渐恢复正常 2叶酸治疗:5 mg 每天三次口服,疗程3-4周 同服V-C疗效好 七、预防,营养性感染性贫血,又名雅克什综合症、雅克什贫血 特点:营养性贫血和感染同时存在 多发于6个月-2岁小儿 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因:由营养缺乏和慢性反复感染引起 2、表现:除感染和贫血外肝脾肿大明显, 特别 脾,可达盆腔。淋巴结轻度肿大。 3、并发:常伴有营养不良、佝偻病 4、血象:A、缺铁性贫血或混合性贫血 B、WBC明显增高,可达30*109/L C、可见中幼、晚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有假性白血病之称 D、WBC碱性磷酸酶升高 5、鉴别:注意与白血病、类白血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