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04205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讲练结合系列)专题04 杜甫诗导学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专题04 杜甫诗要点1:探究诗歌的细节。【要点说明】【典例分析】1. 阅读蜀相,回答后面问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2、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

3、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典例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2)从全诗看,“

4、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要点2:探究诗歌的情感。【要点说明】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

5、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注意杜甫诗歌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典例分析】1. 阅读旅夜书怀和登岳阳楼回答后面的问题。(1)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旅夜书怀的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3)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

6、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2)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3)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4)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7、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典例拓展】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答案】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

8、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可以说万般感慨集于笔端,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解析】试题分析:意在培养学生深入把握诗词的言外之意、韵外之旨的能力。(2)此诗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答案】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

9、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培养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诗词意境的能力。要点3:探究诗歌的风格。【要点说明】【典例分析】结合登岳阳楼探究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就像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面对浩淼

10、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可见其沉郁。起承转合巧夺天工。首联起句写渴望登楼之情,颔联“承”接上联写登楼后看到的景色,颈联不仅没有继续写湖,却开始“转”写看景后的心情,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最后既写景又写情。达到了“合”的完美统一。结构上的回环照应。本诗有两处照应。衡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批道,“亲朋”句承“吴楚”句,“老病”句承“乾坤”句。这是第一次照应。当时杜甫从蜀中东下,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故“吴楚”跟“亲朋”连接起来了。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

11、第二处照应是首尾的照应。起句写渴望登上洞庭湖的心情,那么,登上之后又是什么心情呢,尾句说“凭栏涕泗流”。可见其“顿挫”之美。【典例拓展】请将阁夜与旅夜书怀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差异。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答案】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

12、、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解析】【趁热打铁】一、(2017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

13、柴门月色新。1.根据诗歌的前两联,概括邻人的形象特点。(5分)2.诗歌后两联,写了一幅江村送别的情景,流露了诗人访邻的快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快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雅致(儒雅)、安贫、慈善(雍和、慈爱)、好客。2.离别时的环境,浅水野航,白沙翠竹,月色如洗,环境清新幽谧。诗人离开时,已经天色向暮,明月初上,可见主客相见之欢。“才”,刚刚;“恰”,正好。这两个字流露了作者的心情:似乎一切都很称心如意。【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本质上同属于形象(包括人、物、景、意境)分析

14、题,但此题要求更高,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人物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注意文下注释。如本题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可见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诗歌后两联,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

15、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因为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就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剪裁得当,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的农家待客图。【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2017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南征 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1.与杜甫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诗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案】1.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