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03077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_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2016年秋学期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2015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本届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材料表明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A B C D2.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

2、本上所成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 3201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豪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 B. C. D. 4.“格局虽是舶来品,但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

3、成不了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西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下列各项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孤芳独美,固守传统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 B. C. D. 5.据调查,对于购买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纸质简装书,我国国民能接受的平均价格为13.67元。如此价格在网络上可以读到4.1本付费的电子书。可见网络传播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网络传媒将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网络传播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A. B. C. D. 6.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

4、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中国读者。建交以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 B. C. D. 7.古人削桐为琴,纳天下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

5、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 B. C. D. 8.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艺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 B. C. D. 9.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注重不同文

6、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A. B. C. D. 10.2016年8月,北京平谷区、天津蓟县、河北兴隆县签订京津冀长城执法联合巡查协议书,并成立联合巡查队,联手保护古长城。三区县联手保护古长城,是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是凝固的艺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A. B. C. D. 11.2016年8月7日,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上面直播考古实况,直接向社会展示西洋楼遗址区的远瀛观考古现场,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网络上“近距离”

7、观看并了解考古工作。通过微博、微信等直播考古实况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对了解中华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A. B. C. D. 12.地方戏时常像个没落贵族。留住剧种,却留不住观众;靠保护活着,却难以再“火”起来。地方戏觅知音,政策倾斜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反求诸己。只有紧跟时代的脉搏,创新求变,才能找准现代观众的“频道”,才能让地方戏不老,让艺术长青。这主要说明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13.中

8、国的传世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这同中华民族始终重视编纂、保存和整理古籍文献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根据在于( )传统文化无不凝结于古籍文献中 文化的积累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文化的创新不能背离传统文化A. B. C. D. 14.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 15.首支绿色中国梦公益广告中国梦-库布其治沙篇在央视播出后,库布其

9、人绿化沙漠的奋斗精神使人们深受震撼,沙漠变绿洲的中国梦让全社会的正能量再次积聚。这表明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享用文化 核心价值凝魂聚气,人人践行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指引方向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 C. D. 16.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 ,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各族的文化统一 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 B C D17.今天,人们通过手机、电脑

10、等电子设备,在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获取海量信息但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纸质图书,网络文学的阅读代替不了在名著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阅读经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名著经典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悠久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经典名著阅读经典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 对话古圣今贤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A B. C. D. 18.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后,有评论指出:“女排精神”是为荣耀而战,唯第一誓争,善合作而为。不论个人团队,还是民族国家,不论提升个人幸福指数,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女排精神的这三种核心要素,我们会无往而不胜!这体现了女排精神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动力和

11、源泉 是对团队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提供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弘扬了民族精神,发挥着“主心骨”作用A. B. C. D. 19.近年来,“办文化”早已不是C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重心,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文化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文化”,社会组织、文化志愿者的“各司其职”也让文化服务更加专业。C市政府的这一做法降低了文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用文化事业撬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文化产业服务于文化事业 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A. B. C. D. 20. 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

12、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由此可见只有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社会主义文艺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文化产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促进作用 深入群众生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源泉A. B. C. D. 21.多年来,春晚逐渐成为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与年龄和学历呈正相关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C. D. 22.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