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02770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01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礼记曲礼云:“大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维系统治秩序】2017届河北省武安市第三

2、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先秦某思想家指出:“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该思想家是A庄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庄子,庄子还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加以绝对化,发展成为相对主义,即“万物齐一”。所谓大小、贵

3、贱、美丑、善恶,这些差异只是人们心中的成见,在“道”面前,根本没有差别,故本题答案为A项;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3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韩非子【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

4、么,法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道家科研成果则是最_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A刻毒-深刻-聪明B深刻-聪明-刻毒C刻毒-聪明-深刻D深刻-刻毒-聪明】2016-2017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5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期联考历史试

5、卷【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并没有为当时各诸侯国所接受,且正统地位还尚未确立,与题干中“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不合,故A项排除;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与题干中的“开启”不合,故C项排除;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开启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的

6、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7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丰

7、城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题干是指佃户和田主之间的和谐思想,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8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016-2017学年

8、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的危机【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9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百强校】2017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高三上期适应月考历史试卷(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提出“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C项符合要求。A项与题意无关。B

9、项应与明清时期的顾炎武等人有关。D项是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1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10、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2017届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说明郡县制是符合理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故A项正确;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更多是郡县制的肯定所以并没有需要改革,故C项错误;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11、12“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这段材料指出A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B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C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等五校高三上期七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主张【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是以

12、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

13、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思想家各自所处的时代。(5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并分析各自的影响。(21分)】【百强校】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答案】(1)朝代:战国、西汉、明末清初。(5分)(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奠定理论基础。(7分)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为汉武帝所采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7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分)

14、【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韩非子”“董仲舒春秋繁露”“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位思想家分别是韩非、董仲舒和黄宗羲,他们分别生活在战国、西汉、明末清初。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韩非子;董仲舒;黄宗羲【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後,言诗於鲁则申培公,於齐则辕固生,於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齐鲁自胡毋生,於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摘编自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用人政策,并分析这些措施给儒学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