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w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61101773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PPT 页数:248 大小:48.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神经系统w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w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w_第3页
第3页 / 共248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w_第4页
第4页 / 共248页
生理学:神经系统w_第5页
第5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神经系统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神经系统w(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神经系统,脑组织染色图,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突触的概念与分类;突触处兴奋的传递过程(EPSP和IPSP的产生机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突触抑制的类型与产生机制(突触后抑制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传入侧枝性抑制与回返性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传递的特征;非定向突触与电突触。 熟悉神经递质的概念;受体的概念;激动剂、拮抗剂、配体的概念;神经递质受体的特点。 胆碱能纤维的概念与分布,胆碱能受体的类型、分布、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常用拮抗剂;周围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与分布,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类型、分布、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常用拮抗剂。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射、聚合、环

2、状、链锁状联系。,概 述,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NS)是进化的产物。 神经元大脑NS是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 反射是NS的基本活动方式。 脑的工作原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神经网络,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一、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1.1基本结构: 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轴突始段:产生可传导信息(AP)部位 神经纤维:传导信息(AP)部位 突触小体:递质释放部位 1.2基本功能: 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2.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3、,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2.1神经纤维基本功能传导兴奋 传递速度与神经的直径、温度、有无髓鞘等因素有关,兴奋传导是局部电流在一条纤维上构成回路 + 各纤维间存在着结缔组织。,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比突触传递耗能少。,2.3根据电生理特性外周神经分: A类f (有鞘躯体传入、传出) A 初级肌梭传入 15m 100m/s 传出至骨胳肌 (13-22) (70-120) A 皮肤能触压觉传入 8m 50m/s A 传出至肌梭 5m 20m/s A 皮肤痛温觉传入 3m 15m/s B类f 植物N

4、节前 3m 7m/s C类f (无髓) sC 植物神经节后 0.5m 1m/s drC 背根痛觉传入 0.5m 1m/s,2.3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及传入冲动来源,将感觉神经分: I类f: a 肌梭螺旋状未稍 15m 100m/s 相当 A b 高氏腱器官 II类f 肌梭花杆状未稍 9m 50m/s 相当 A 皮肤触压觉 类f 皮肤痛温觉 3m 20m/s 相当 A 肌肉深压觉 类f 痛温机械感觉 0.5m 1m/s 相当 C,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Axoplasmic transport of nerve fiber (一)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顺向:如将同位素标记的亮氨酸注入猫背根N 节,可测

5、出放射波沿坐骨N向外周推进 逆向:轴突未稍中物质反向运至胞体被破坏或 组装,囊泡快速运输的可能机制(滚动学说 rolling theory) 微管有类似肌纤蛋白成分与ATP,囊泡壁上有ATP酶,和可接触微管的附着点。囊泡一缩一舒地在微管规道上向前滑动,4.神经纤维的营养性功能 神经细胞通过轴浆运输经常释放某些化学物质 运动神经切断后,肌肉内糖元合成 蛋白合成分解均久之肌肉萎缩 正常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不接受别的神经建立接点 由组织产生影响N元的营养因子如: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神经元营养因子 neuronotrophic factor NGFs,(二)神

6、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基本功能:,支持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免疫应答作用 绝缘和屏障 稳定胞外钾浓度 参与代谢,二、突触传递,按照传递媒介分类: 按照解剖结构分类:,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一)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胞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7、传递特征:双向性,低电阻,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二)化学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功能结构: 突触前膜: 递质、受体 突触间隙: 水解酶 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分类: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2.化学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囊泡中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 K+ 通透性,Cl-(主) K+ 通透性,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 Ca2+内流,IPSP,EPSP,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突触递质释放过程的分子机制,钙离子浓度升高动员、摆渡、着位、融合递质释放,3.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影响递质释放决定于钙内流量

8、 梭状芽孢菌毒素 影响递质消除 三环类抗抑郁药、利舍平、有机磷农药 影响受体功能 筒箭毒碱,4.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PSP):指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囊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膜递质门控通道开放,Na+(主) K+通透性,EPSP,Na+内流、 K+外流,4.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 Ca2+内流,去极化,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囊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膜K+电导降低,慢EPSP,K+外流,4.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

9、,去极化,乙酰胆碱,肽类递质?,迟缓EPSP,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l-(主) K+通透性,IPSP,Cl-内流、 K+外流,4.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超极化,5.动作电位的产生,多个EPSP和IPSP集中到同一细胞,则取决于所有电位变化的总和。 动作电位的产生,发生于轴突始段,或者是有髓鞘神经的第一个朗飞氏结处,6.突触可塑性,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以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性或现象。 强直后增强 习惯化与敏感话 长时程增强与长时程压抑,(二)非定向突触传递,结构基础:轴突末梢分支上有结

10、节状的曲张体,曲张体内含有递质小泡。 传递过程:,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无特定的靶点,释放的递质能否发挥效应,取决于效应器细胞上有无相应受体;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大于典型突触的间隙间距,故传递时间大于突触传递。,传递特征:,递质释放后,经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的效应器上,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生理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1.神经递质的标准:, 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

11、放入突触间隙。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分类 分类 家 族 成 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NE、5HT、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 脑-肠肽、A、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NO、CO 脂类 PG类,2、神经调质,调制作用:调节神经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特点: A、与受体亲和力较低,结合受体后主要通过第二信使物质中介其作用; B、分子量大(多肽),脑内含量低,发

12、挥效慢、持久; C、同一神经元所释放的化学信息物质,既可作为递质,又可作为调质起作用(对不同的神经元)。,以往:一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s原则。 近来:一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3.神经递质的共存:,(二)神经递质受体 1.概念:,胆碱能受体(N、M) 肾上腺素能受体(、) 5-HT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受体,注:各类受体有亚型,激动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配体,2.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3.分类:,分布部位分:

13、突触前受体、突触后受体,生物效应分:,结合递质分:,4.受体的调节 指对受体的数量及与受体的亲和力的调控和影响。 上调:当一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 下调:当一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减少。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内吞入胞,称受体内化,临床上,长期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所致的疗效下降,就是因受体的下调所致。 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数量增加,与NE的亲和力增强,属于上调现象。,(三)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拮抗剂 通道效应 递质主要分布,ACh,中枢: 脊髓前角运动N元、丘脑后部腹侧的特异感觉投射

14、N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等。 外周: 所有自主N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N节后纤维、少数交感N节后纤维、骨骼肌N纤维;,筒箭毒 六烃季铵,Na+ 和其他小离子,阿托品,筒箭毒 十烃季铵,M2 (心),Ca2+,IP3/DG,cAMP,IP3/DG,cAMP,K+,N2 (肌肉型烟碱受体),N1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M1,M4 M5 (腺体),M3,毒蕈碱受体,M样作用,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拮抗剂 通道效应 递质主要分布,NE,外周: 多数副交感N节后纤维; 中枢: 低

15、位脑干及上行投射到皮层、边缘前脑、下丘脑以及下行到达脊髓后角、侧角、前角的纤维。,1,多巴胺,1 (心) 2 3,IP3/DG,cAMP,IP3/DG,cAMP,cAMP,K+,酚妥拉明 哌唑嗪,酚妥拉明,育亨宾,普捺洛尔 阿提洛尔,丁氧胺,D1,D5,D2,D3,D4,cAMP,K+ Ca2+,黑质-纹状体、 结节-漏斗、 中脑边缘系统。,5-HT,中缝核内及上行投射到纹状体、下丘脑等以及下行到脊髓背角、侧角、前角。,5-HT1,5-HT7,cAMP,K+,K+,K+ Ca2+,2 (突触前膜 小肠),CL316243,SR59230A,1,1 (心) 2 3,2 (突触前膜 小肠),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通道效应 递质主要分布,中枢: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核,IP3/DG,cAMP,组胺,H1 H2 H3,突触前-R,谷氨酸,促离子型,KA受体 AMPA受体 NMDA受体,促代谢型,11种,Na+,K+ Na+/ Ca2+ , Na+ ,K+, Ca+,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前两型可见于胶质细胞,NMDA仅见于神经细胞 突触前后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