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44488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心术一株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它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既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本领,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我们说,这是潇洒。潇洒是画中的一抹水痕,将浓墨调和,将色彩匀淡,潇洒的人仿佛是一弯弦月,在孤寂清幽的天上,散发着只属于他自己的光。然而这份温煦而平和的光却柔柔地照耀着世人,令每一个人都为它所吸引。(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赏美文苏洵:伟大的父亲我把追寻的目光投向一个并不遥远的地方:眉山!眉山,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山不高,水有韵,岷江穿城而过,悠扬

2、一笔篆书,喟然一首抒情诗! 心灵经历虔诚地膜拜眉山古朴的青石板、青瓦屋和三苏祠,再遥想百里之外的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清风明月,耳得目遇,声色皆致,不觉心驰神往,小小的心,狂傲成跌宕的岷江,巍峨成奇峻的峨眉是的,我想起了与“峨眉共比高”的“三苏”,想起了群星闪耀的宋朝文学星空,想起了嘉祐元年的春天,苏洵带着两个儿子离开家乡,远赴开封,三个背影渐行渐远,慢慢走成了三座文学丰碑!那年,作为父亲的苏洵,已年近五十,两鬓有了微霜,看上去像一个老头。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淡漠了做官的念头。他不想考试。但两个儿子要考,他把对功名的期待寄托在让他骄傲的两个儿子身上。眉山到开封,路途遥远,父子三人走了足足两个月。旅

3、途的劳顿和艰辛,被性情开朗达观的苏洵调和得趣味横生。他和两个儿子一路读书,一路游历,开开玩笑,讲讲故事,使原本枯燥的旅途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偶遇风雨,父亲带着儿子避在一处,父亲独坐思虑,两个儿子加紧温习,风声、雨声、读书声,遂成绝美景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第二年春天兄弟俩就崭露头角,名噪京城。在礼部考试中,年仅22岁的长子苏轼金榜高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奇文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只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录苏轼为第二名。面对苏轼的奇文,欧阳修击节赞叹:“三十年后,无人道我。”年仅20岁的小儿子苏辙也同科进士及第。苏洵本人也修得正果,大器晚成,宰相韩琦欣赏他的才学,

4、召试舍人院,他推病不应试,后被任命为校书郎。养育了苏轼和苏辙两个优秀的儿子,已足够使苏洵名垂后世。但他更以个人的奋斗和成功彪炳史册。他自27岁始,闭门谢客,发愤攻读,两次落第,“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把自己造就成一位大文学家,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苏门三父子,三座丰碑,我最敬仰苏洵:他是杰出的文豪,更是伟大的父亲!(选自学优网,有删改)行者苏洵与学者苏洵我们今天读苏洵的文章,特别是他的论说性散文,如身临绝顶,有一种俯瞰古今的壮阔之美;如驰目旷野,有一种丰俭适度的自然之美;如观山川布列,有一种刚柔相济的谐和之美;如俯仰宇宙之间,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平衡之美。这与苏洵从小就亲近大自然

5、,眷恋大自然,阅读大自然不无关系。毫无疑问,正是得益于少年的山川壮游,苏洵才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磨砺了意志,烹炼了思想,才锻造出了一支能够摹山范水排山走浪的如椽之笔。毫无疑问,正是得益于少年的山川壮游,广涉各地的风土民情,才有可能激发出苏洵对世界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在其文章中才有了对治国安邦的严肃思考和设想。正因为绝望于功名,才有了豹变似的大转身;正因为有了“行者”经历所开拓的宏大视野、所激发出的巨大生命能量,才成就了他的一代鸿儒的美名。因此,苏洵的“行者”生涯,不仅不是光阴浪掷、韶华虚度,而且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是他成才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铺垫,是他终成为一代名家巨儒不可或缺的器识蓄养

6、和精神储备。只缘身在此山中山东考生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岂不闻秦爱纷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才导致戌

7、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故曰:弊在赂秦。由此观之,秦在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受贿。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受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受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非也,非也。”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鉴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

8、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愕,“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豕贪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呜呼,秦国方统一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

9、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散会!”(选自百度文库)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兵上义上:崇尚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兴:突然出现B以兵尝敌 尝:曾经小挫益厉 厉:厉害C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殆:懈怠士以义怒 怒:激起愤怒D故去就可以决 去就:离开与靠近支大利大

10、患 支:对付解析:B项,尝:试探(虚实);厉:发奋自厉。答案:B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凡兵上义B冠胄衣甲,据兵而寝C小挫益厉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解析:A项,“上”通“尚”,崇尚。C项,“厉”通“励”,激励。D项,“殆”通“怠”,懈怠。答案:B3下列各项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B邓艾缒兵于穴中C奉宣室以何年D复游于赤壁之下解析:A项为省略句,“而后”前省略主语“将帅”。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谏论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

11、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

12、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

13、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B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C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D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解析:断句时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据“时或”一词,可排除A、D两项,据“增其

14、所有”和“有其所无”排除C项,从而确定答案。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B书: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C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D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解析:A项,苏洵是北宋人。答案:A6下

15、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分别从臣子和君主的角度立论,论述了臣子怎样才能使君主顺利纳谏和君主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B君主应多任用心性忠诚正直的人,并顺应趋利避害的人之常情,通过建立赏赐和刑罚的手段鼓励或强制臣子们进谏。C本文第三段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封建专制下臣子进谏的危险和促使人进谏时刑罚赏赐所起的积极作用。D作者以三代刑赏健全,言路大开,天下兴盛和末世刑赏失误,言路闭塞,国家乱亡做对照,启发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解析:本文没有从臣子的角度论述怎样才能使君王纳谏。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