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88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素”、“胜”、“然”“宜”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古文中借景传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背景,知人论世;以情切入,对比想象;多样诵读,品析景语,提升探讨,在自主与合作赏析中理解竹楼景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化体验,评价作者遭遇坎坷,身处逆境,却保持恬淡从容、矢志不渝的品质,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2.教学重、难点本文无一句抒情,但全文句句有情,传神景语表情怀,而且个别字词更是意蕴深远,因此我确立了:2.1重点:细腻体会文章以形写神,借景传情所展示出的闲居之乐,寓居竹楼的视听之美。2.2难点:理解“宜”

2、字,评价小竹楼景致,深入探讨景致背后的心境品性。三教法学法分析3.1 教法著名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即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个过程意味着知识需经由自我体验得以建构,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我重视反复诵读、品析的教学方法。3.2 学法新课标指出:“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意味着理解文学作品不能没有朗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

3、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建议学生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3.3 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为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我将配乐朗读、提供图景、诗文对比,而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本着让学生自主发现,在评价中提高素养的建构式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五个环节,安排如下:引读事语对比文体品读景语解读文士配乐朗读激欲望角色想象探情怀评论撰联冷思考发现曲折动恻隐总结情语积累挑战化能力4.1引读事语,发现曲折动恻隐导入:每一座称得上建筑的房子,总是物化了一个人的人生观,总是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文化。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奥运精神的独特展现,

4、阿房宫的富丽堂皇是奢侈象征,是皇权文化,今天我们登上一座小竹楼,看看住着是怎样的人,又展示着怎样的思想文化。(用多媒体展示鸟巢、水立方、阿房宫、小竹楼等图片)引导之后认识作者:王禹偁对我们而言是一位陌生的作家,请自由朗读课文之后介绍作者以补充他的人生经历。(设计意图:导入展示图片,强烈的画面对比有利于牵动学生的情感,引起阅读兴趣,加之以自由朗读、简要理解第四段的事件达到初步了解作者的目的,提高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4.2对比文体,配乐朗读激欲望问题:学过序、赋,在预习的基础上请说说“记”与它们的不同,并请听老师读课文之后概括本文所记内容。序:多样,也有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的

5、“序跋”之序赋:讲究铺陈,重视词藻 记:多写景记事(设计意图: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通过教师的配乐朗读以文体对比引入内容的理解,既能激发学生诵读欲望和审美情趣,又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4.3品读景语,角色想象探情怀新课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因此,作为教学重难点所在,我注重品读二、三两段,注重体验,结合朗读,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安排三个小环节进行:(一)抓文眼话想象(二)品绝句探心境(三)思矛盾悟品性(一)抓文眼话想象问题一:文中提到齐云等四大名楼,你认为作者对四楼与小

6、竹楼的情感态度是一样的吗?作者因小竹楼“胜概”而喜欢它,你们在反复朗读这开头三段之后,你们也如此认为吗?请简要说明理由。预设:学生可能有多种理解。及时根据学生对第一段语句的理解,我引入清朝诗人郑板桥的竹石,也可以引入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来认识竹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以理解以竹修建,虽是普通,但暗示高洁。(设计意图:本文文言语句不难理解,教学便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为切入口,抓住文眼,引发思考,同时将文言字词理解融入具体语境中。)问题二:我们因没有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而做出多种回答,这是合理的,但如果设身处地地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登上竹楼那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7、?你可以是山野村夫、登楼骚客,也可以是楼中主人,经过你们的合作讨论,请选择一种身份上竹楼赏景,要求是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心态,模拟一个情境大胆组合文中内容以进行想象。预设:我示范想象个别语句,并出示一些优美的乡村图片。例如:宜下棋烟云竹树我是王禹偁的好友,傍晚时分,我与王禹偁边品茶边下棋,厮杀过后,直身远望,远山苍莽,烟绕雾迷,近水微漾,掠影生光;江山之外,炊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是我的情感。不见鸟儿,却是鸟语盈耳;回望小小竹楼,感慨不已,它带给了我多少对自然贪婪的享受啊!(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经过合作讨论与自主体会,在反复朗读中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开始形

8、成对话起点;再设置不同的角色进行想象,不仅有利于理解语句,积累文言字词,更是在多重的体验对比中深化情感的共鸣,这样人文知识易于在动态中生成。)问题三:不同身份的想象带来异彩纷呈的体验,村野山夫应该无法感受到楼中主人、登楼骚客在楼中的生活情趣,一经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小小竹楼所带来的美与快乐,有什么美?有什么乐呢?请小结。结论:视听之美闲居之乐 以竹修建 暗示高洁环境荒芜 幽美清远寒伧至极 淡雅有韵读书鼓琴下棋投壶观景(设计意图:适当的小结有助于整理想象所带来的认识,体验所带来的深思。)(二)品绝句察情意问题:在想象中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但还需要体会词语方深入作者的内心,你在想象中会发

9、现作者的写景表达用了很多极其精妙的词语,你能仔细品味一番吗?(品析之后还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真切感受去朗读这两段。)预设:1学生品析到“吞”、“挹”、“送”、“迎”等动词,我可以引入对比,例如:“吞”与望、“迎”与看等的对比。突破难点:2学生品析到“宜”字。为体会这六个“宜”字,我如此引导:在竹楼中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天籁之音和楼内人物活动之声,依据这些声音,这六个“宜”用得合适吗?并且,我将根据情况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点拨:1)将前两个与后四个进行比较。2)联系宋代顾逢的诗句“宜凉宜月犹宜雪”和柳宗元的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加以理解。3)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探求他如此表达的心态、胸怀。3品析到

10、写景句的表达特点,我要求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以感受语言的亦骈亦散,音节和谐又具变化的风致。(设计意图:散文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藏还露,便觉此中无限。”学生品味这空灵含蓄的意象和精妙的词语,将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更有利于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三)思矛盾悟品性问题:在此楼赏景,可以享受到这视听之美、闲居之乐,当然是“庶斯楼之不朽也”,但文中第四段却又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这是否矛盾?如此表达有何目的?结论:一方面是“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另一方面又是幸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内心异常复杂。他四年之内 “升降升降” ,“八年三黜”, 四处奔居无定所

11、,如此仕途,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因此“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这是对遭遇坎坷的嗟叹,对世事无凭的哀伤,但他不怕楼朽也是豁达心胸的表现。虽然未知的仕途前景令作者不能把握,但能把持的是自己的品格。如今盼遇上“同志”,遇上知己,楼就可不朽了,实际是志同道合之人可以理解他的“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的品格。因此,本文竹是他人格理想的象征,楼是他心灵的宅宇,作者如竹楼般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狷介,做到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作为谏官,王禹偁秉持坚硬的人格并将它转化成了一种伟岸的官格。(设计意图: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鉴赏文学作品关键在于“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

12、者矛盾心态的深思是明确作者心境品性的重要一环,以此把握全文,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44解读文士,评论撰联冷思考问题:站在竹楼里,面对黄州这块荒凉之地,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思考,其他文人骚客跟王禹偁一样吗?例如苏轼他被贬黄州,甚至远至海南,柳宗元、韩愈等皆遭贬谪,不论是黄州还是海南,他们都经历着人生最艰难的阶段,这对你们有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阅读余秋雨的东坡突围写一副对联以表达对作者或对被贬文人的感悟。(印发东坡突围一文)(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对比不同文人的人生经历思考如何面对挫折,面对遭遇,

13、并借助对联的形式表达,可以培养文言语感。)4总结情语,积累挑战化能力总结:本文形式清新自然,流畅跌宕;语辞雅丽,不事雕琢,亦骈亦散,如出天然;以实入虚,借景传情表达了古代文人对仕途遭遇的生活态度,即身处逆境,仕途坎坷,却秉持恬淡从容、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狷介的高贵品格。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对自己的要求选做两题。1整理文中“素”、“胜”、“然”等文言词语的多种意义及用法。2学习文中第二、三两段,进行排比式段落的写作。3:结合某个事物,模仿小竹楼用文言文写一篇能抒写自己情感的文章,字数不限,表达完整为好。(设计意图:本文作业在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上有一定的提高性和发展性,它弥补了对文言文基础知识

14、的积累,又在挑战中深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五板书设计:视听之美闲居之乐 读书鼓琴下棋投壶观景以竹修建 暗示高洁(多比省) 豁达心胸高洁狷介胜概 环境荒芜 幽静清远(吞 挹 宜)寒伧至极 淡雅有韵 (送 迎) 恬淡从容 昂然不屈 托 物 言 志 骈 散 结 合六.评价与反思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语文课程评价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根据具体情况又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关注学生

15、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在能力迁移中体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还把握好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及时推行赏识教育,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但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说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反思促我成长,而面对颇受争议的文言教学,我总是在尝试中不断发现文言教学的乐趣,例如本文教学重视情境品读,极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到深入质疑探究思考,从体验到品析,从作者个体到贬谪文学,层层推进,以求在动态的活动中生成知识,建构局部的人文知识体系。这种多层次的对话体验与不同形式的朗读相结合便是我建构式教学理念的粗糙体现,但愿自己没有因此而淡去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还有很多不足,请指教。但,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将在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中与同仁们一起前行。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