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592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 学案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2、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正,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C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用解析:选C。骤:屡次、多次。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苏子愀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B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敢言而敢怒C而卒莫消长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

3、哀吾生之须臾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解析:选A。A项,的样子;B项,表并列/表转折;C项,表陈述/表判断;D项,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概。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D两段选文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解析:选C。选文中第二段用江

4、水、明月作“比喻”,而不是“比较”。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文:_(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文:_答案:(1)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从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2)如果从不变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二、语言运用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战栗。_。现在苏东坡被他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

5、柔雅如林涧青峰、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着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但可爱、高贵、魅力这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也构不成自我护卫力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解析:文段以犀利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苏轼所蒙冤屈的愤慨。根据前后文语境,作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依据五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关联词语,我们可以确定的语序。答案:下列一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请简要概括,每条不超过8个字。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黄尾屿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

6、成。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岛屿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隋炀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钓鱼岛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价值。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往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答:_答案:岛屿组成位置面积历史沿

7、革(或历史发展变化)经济价值战略价值一、基础考查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凭:依靠B渺渺兮予怀 渺渺: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扣舷而歌之 扣:敲击D倚歌而和之 倚:随,循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解析:选B。危坐:端坐。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托遗响于悲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于天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解析:选C。A项,介词,给;介词,被。B项,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C项,

8、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D项,介词,在;连词,和。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和不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相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相同解析:选B。和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是名词意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句)B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解析:选A。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放鹤亭记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

9、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

10、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11、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解析:选B。和:应和,跟着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解析:选C。A项,“明年”,文中意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项,“适当”,文中意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项,“南面”,文中意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的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解析:选D。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为苏轼。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_(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_(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_答案:(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参考译文:煕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住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样子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