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85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生查子 学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 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 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中的“茫然”与蜀道难中的“开国何茫然”的“茫然”语意相同,即“一无所知的样子”B颔联联描绘了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

2、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颈联写出了苏武归汉后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颈联对仗工整,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在时间的转换中饱含了深沉的感慨。E全诗用“古祠”“高树”“楼台”“秋波”等描写眼前苏武庙的环境,勾勒出了苏武庙苍古肃穆的特点,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15请对诗歌尾联进行赏析。【答案】14AE15结合诗句分析: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手法:

3、化用典故(用典),“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衬托,以哀景衬托哀情,用“茂陵”“ 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情感:尾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或: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追思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也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赏析类试题,诗句的赏析如果是写景句要从意境角度赏析,如果是情感句就要从情感主旨上赏析,同时要注意诗句的手法的运用。本类试题答题一般要分三个步骤,一是理解诗句的内容,二是赏析诗句的手法,三是把握诗句的情感。例如本题从以上三个角

4、度可以作答为,结合诗句分析: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手法:化用典故(用典),“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衬托,以哀景衬托哀情,用“茂陵”“ 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情感:尾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或:抒发了苏武对汉武帝的追思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也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

5、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6、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注】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汪都王刘建女细君公主嫁与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令人弹琵琶以娱之。蒲桃:今作“葡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前三句先描写辛劳又单调的从军生活,又着意描写了边陲的恶劣环境,冷落凄凉。B三、四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征夫与远嫁公主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同样的幽怨之情。C诗歌七、八句中,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使用叠字,强化了情感。D九、十两句写玉门犹被遮断,行人追随

7、将军拼命向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E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场景如在眼前,真切感人。15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答案】14BD15相同点:都表达了厌战情绪。不同点:本诗侧重于抒发对统治者 穷兵黩武的讽刺与不满。连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葡萄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范词侧重于抒发思归与报国之情。将士们白发苍苍,思乡而夜不能寐,但仍不畏环境艰苦,承担着戍边重任,表达了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解析】1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

8、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从“年年战骨埋荒外”和“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看出二者均反映“厌战的情绪”,从“空见蒲桃入汉家”看出此诗反映年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葡萄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而范词“人不寐”反映的则是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

9、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田少府贬苍梧高适沉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暌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注】苍梧:今属广西梧州。暌:离别。数奇:时运不好。数,命数。奇,不吉。19这首诗表达了送别时诗人_的心情,还表达了对遭贬友人_之情。20有论者曰:“行人句诗家能道,远树句无人能道。”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9(1)惜别惆怅 (2)宽慰勉励 20“行人”

10、句写田氏遭贬远行,羡慕南归雁春又能北返,表明田氏北返无期。诗人采用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田氏被贬后的境况,落笔对方却表现自己对朋友的关切。“远树”句落笔为苍梧的树,树尚且思念北地的春,更何况被贬到远在西南边陲苍梧的朋友呢。此句巧妙含蓄,借树写人,想象朋友的情状,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解析】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标题“送田少府贬苍梧”上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从诗歌内容上“惆怅”“怜”“丈夫穷达未可知”,可以看出是作者在惜别惆怅的同时对朋友的一种宽慰和解劝。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

11、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登鹿门山孟浩然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峴。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注】 庞德公: 汉名士,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隐居在此,鹿门山

12、因而谓之“圣山”。偃意: 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19此诗为怀古诗,诗中抒发了对_的缅怀之情。(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20孟浩然的诗清淡自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自然”的特点。【答案】19庞德公或耆旧 20寓情于叙事、写景之中: 如描述庞公故迹及探访之事,“回艇夕阳晚”等句,或叙事或写录,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顺叙手法: 按时间先后行文,写从早到晚的活动,脉络清楚,结构自然。由实及虚,虚实相生: 由眼前的事、景,自然地引出曾栖居此处的庞德公,流露缅怀之情。因事写景,转换自然: 由乘流越岘引出江景,由到鹿门山引出山景,叙事写景陆合无间。【解析】1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内容的题目,要

13、求用诗中的词语回答诗中抒发了对谁的缅怀之情,注意你根据诗中的句子“昔闻庞德公”“纷吾感耆旧”概括“庞德公”或“耆旧”。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夜将半,南望书所见【清】黎简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远知何处中宵火,低

14、拜前头北海风。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注释】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扣头,多能降雨止风。”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19本诗_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20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答案】19(1)十室九家空(十室九空) (2)怜 20比喻,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用典,表现作者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蔓延的焦急心态。对比,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突出了火灾的气势凶猛。(若答“夸张手法突出火灾的气势凶猛”也可以给分。)叠用数量

15、词,刻有力地突出了民生凋敝的悲惨境地。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火灾想到更多的灾民,表现作者的悲悯情怀。【解析】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的应该是“多时十室九家空”,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的词语,应该是表示观点、态度的词语,“已怜泪眼啼饥尽”中的“怜”。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手法赏析。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更使无归作转蓬”,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注释内容后汉书儒林传可知,用典。“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叠用数量词。六、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小题。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