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4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祭十二郎文 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h) 及长(zhn)B丞相薨(hn) 归取其孥(nn)C万乘之公相(shn) 尚飨(xin)D孰谓汝遽去吾(j) 省坟墓(xn) 答案B解析“孥”读n。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窆不临其穴D敛不凭其棺答案C解析A项“羞”通“馐”。B项“世”通“逝”。D项“敛”通“殓”。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虽然,吾自今年来

2、,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A B C D答案D解析为假设连词,即使;其他为转折连词,虽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吾与汝俱少年 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C又可冀其成立邪 D而汝报无涯之戚答案D解析A项中“少年”,古义为“青年男子”,今义为“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B项中“几何”,古义为“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C项中“成立”,古义为“成长立业”,今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5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

3、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十个“呜呼”,呼天抢地;四十一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答案B解析应该是“长为少祭”。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8题。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

4、!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C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D将成家而致汝答案A解析A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答案B解析当做,动词。“何为”应为“为何”。语气词。代词。8下列对本段文意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A“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三个疑问句,从信到疑,又从疑到信,把十二郎之死归咎于上天,得出“寿者不可知”的结论,是迷信的说法。B本段文字中多用“呜呼”等悲叹词,可见作者因情而写,以情缀文。C作者对兄殁侄夭的现实十分伤心,无限悲楚凝于笔端,本段虚词运用恰到好处。D行文的怀念、哀悼是发自真心的,并非一种迷信之说,人在悲痛之中呼天喊地为人之常情。答案A解析“是迷信的说法”不对。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祭鳄鱼文韩愈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戳刀,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6、。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掩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掩,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于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悍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眯眼胆怯的样子),为吏民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

7、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名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先王既有天下既:既然B列山泽 列:焚烧C今天子嗣唐位 嗣:继承D况禹迹所掩 掩:覆盖答案A解析既:已经。10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于此土也以肥其身固其

8、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A/ B/C/ D/答案B解析的“其”为表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的为代词。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鳄鱼“为民害”的一组是()鳄鱼之涵掩卵育于此鳄鱼悍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鳄鱼冥顽不灵夫傲天子之名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A B C D答案D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译文: (2)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译文: (3)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译文: 答案(1)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呢!(2

9、)刺史虽然软弱无能,又怎么肯向鳄鱼低头屈服。(3)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13一般祭文的内容都是哀悼或祷祝,本文作为一篇祭文,在语气上与一般祭文有何不同?试联系文章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本文名为祭文,实际上是一篇战斗檄文,语气上义正词严,凛然不可侵犯。文章历数并痛责了鳄鱼的罪状,指出其顽抗的下场,让鳄鱼有自知之明,好听从警告,自觉迁徙。参考译文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羊一头、猪一头,投入恶溪的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警告它:古时候的帝王拥有天下后,放火焚烧山岭和泽地的草木,用绳索去网捉、用利刃去刺杀,以除灭虫、蛇等那些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可恶动物,并把它们

10、驱逐到四海之外去。到了后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于是,长江、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只得放弃给东南各族;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呢!鳄鱼之所以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当今天子继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伟,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内,都在他的安抚统辖之下;更何况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呢!鳄鱼,你是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刺史受天子之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而鳄鱼竟敢不安分守己地呆在溪潭水中,却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的牲畜、熊、猪、鹿、獐,

11、来养肥自己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又胆敢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刺史虽然软弱无能,又怎么肯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并在此地苟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他势必不得不与鳄鱼争辩明白。鳄鱼如果能够知道,你就听刺史我说: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至鲸、鹏,小至虾、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鳄鱼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至多三天,务必率领那批丑类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移了。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来同鳄鱼作战,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你们可不要后悔啊!四、随堂练笔14以“韩愈的叔侄情”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