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474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开题报告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名称: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以高中地理科目为例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并达到以下目的:1.深化对高中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目标。有利于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学

2、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 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有助于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根据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地方、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学校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提倡把学校课程资源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在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

3、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多样,能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4.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建立。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厦门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5. 提高我市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进而,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队伍和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校等

4、发展需要,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实验的重要任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学校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相互补充,探究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各校开发、开设出12个高中地理的学校课程模块,诸如厦门的旅游、厦门海洋地理、厦门环境保护与防治、厦门城乡规划 厦门的自然灾害、厦门的天文探究,形成具有我市各校特色的高中地理选修模块系列。2.实施教学实验,探究高中学校课程资源与国家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策略。3.通过课题研究,调查、掌握我市各校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建立地理课程资源

5、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和研究性学习基地。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末期,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兴起,发达国家教育界出现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的反思与批判,形成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与探索,推动了学校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并于20世纪 80年代达到高潮。由此历经全盛时期、回落时期和成熟转型时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系列的课程理论和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策略。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套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制度,这种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同具体学校的多样性、差异性相矛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状况,一直为社会和教育界所困惑和关注。本

6、世纪初开始,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学校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一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作出的明智决定,与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本质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国情,决定了学校课程策略与西方具有明显的不同,学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没有现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照搬的模式,特别是有关普通高中课程中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的研究基本处于起始状态,

7、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进行研究,既是教育理论问题,更为当前高中新课程实验实践所急需。日前,厦门市教育局下达文件,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教育科研2006年课题计划。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科申请的课题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地理科目为例)经评审,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同时报送省教育厅,推荐立项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我们认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以地理科目为例)课题研究,是我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系统工程之一。厦门市作为新一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区,为了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目标,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

8、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需要,各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6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为了满足学校的课程要求,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对学校课程(选修)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整合的研究,按照标准开发出各校适用的学校地理课程并实施教学实验,是当前摆在各校地理教研组和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对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现实的意义。本课题组此前通过对厦门市初中地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乡土教育的研究,获得一系列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项,为本课题研究积累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开展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是必

9、要的,也是可行的。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题所涉及的“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整合”,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方案,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教学的策略研究,包括学校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因此,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等。2.课程理论如钟启全的现代课程论、吴

10、刚平的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行动研究等。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布鲁纳教育过程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学习建构主义。4.地理教育、教学理论。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在我国高中新课程实验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应承担并完成三项任务:知识性任务确定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课程的基本原则;应用性任务阐明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行动性任务建议或提出学校课程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既应有理论建构,又应有影响课程改革实践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本课题以高中学校地理课程研究和教学实验为案例,确定:1.研究重点: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

11、源(选修)的开发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选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教学整合的策略(难点)2.基本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构建一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材体系;以中学教育、教学骨干为依托形成一支善于攻坚、结构均衡,既有课程学术视野,又有本土实践经验的课程理论研究队伍;构筑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学校课程实验网络。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创编、改编、整合、拓展)。 如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考虑学校实际可能 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研究(学校层面的开发方案;教师层面的开发方案;形成学校课程系列)。课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的研究课程目标的

12、陈述(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目标与学习水平);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从易到难,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方式、成绩来源等)。现代信息网络条件下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支持的研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呈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教学环境;根据各门课程所具有的不同特质以及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形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和风格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开发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加强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

13、知工具和思维工具的作用。3.难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衔接:对科目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进行横向的组织(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整合)。研究科目内容与学习单元的顺序关系,课程资源与科目内容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水平关系。研究本课题的方法、手段1.文献研究法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模式的特点,整理、收集已有的地方课程开发资料,批判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2.研究调

14、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分析、了解高中学生课程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并针对他们既有课程、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途径和措施。3.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选择少数学校进行教学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4.经验总结法总结本市及外地的经验,揭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六研究措施1、成立领导小组由市教科院地理科牵头,各校子课题组长组成本课题领导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李依铭、李智、陈聪颖、姚培泰、杨思窍、林楠、林惠兰、周玉容、陈庆军、

15、陈绍锋、邵国平、黄慧娟、陈文魁、马海英、陈丽松、陈秋萍、吴丽华、陈群莹、黄俊辉、朱长江、陈丹娜(不分先后)2、加强子课题组建设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和教师,成为课题研究、实施的主体,充分发挥子课题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资料的收集、课程开发和教学实验、整理成果,实现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和任务。3、培训课题研究队伍 开展课程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学校课程开发和试验能力与水平。4、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支持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推广经验,进行个案研究。6、及时做好课题结题和科研成果申报。七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研究参加者、各主要研究阶段、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阶段时间安排课题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形式第一阶段2006年9月举行开题报告会,启动课题研究1.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总报告;2.厦门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整合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