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285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新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新版)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新版)济南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第四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树立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二、重点难点1.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2、 2.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三、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疑问4、 引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病从口入”医生都建议我们常洗手,你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你们有用过洗手液洗过手吗?有用过的同学,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用洗手液洗手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洗手液有什么作用啊?(洗手液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清洁护肤的作用,有些特定的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比如大肠杆菌等)在家里,通常我们都会将吃不完的饭菜放入冰箱,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做吗?食物为什么会变坏啊?(一)生物圈中的“清洁工”过渡:碳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例如岩石

3、和化石燃料中就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大气圈和生物体内也含有碳元素,碳在大气圈中主要以二氧化碳(无机物)的形式存在,而在生物体内则以各种有机物的形式存在。那么,碳元素是如何在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之间循环的呢?微生物又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1、教师展示“观察思考“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探究)1.为什么自然界中动植物尸体、粪便等会消失?2.绿色植物生活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来自处?3.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是如何扮演“清洁工”角色的?4.病毒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巡回进行询问、指导。)2、教师补充提问:寄生

4、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能不能促进物质循环?3、教师展示图片,学生看图并归纳总结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4、教师用课件展示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2)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69第1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过渡: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除了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氮元素,例如蛋白质中就含有氮元素。而大气圈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那么,氮元素是如何在氮气和含氮有机物之间循环的呢?(展示ppt)设疑:农业上怎样利用细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产量呢?点拨: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等种植方式来提高产量。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植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动物动植物尸体和粪便微生物六、效果检测7、 课堂小结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四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微生物的作用 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