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1075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突破,基础整合,热点聚焦,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 . 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 和 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 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相对稳,基础梳理,定性,物质生活

2、,精神生活,重要标志,价值观念,2.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 、民族风格和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传统文化是相对于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强调历史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辨别区分,因时而变,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 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3、传统文化如果 ,也会起阻碍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 ,克服传统文化的 ,才能兴旺发达。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社会生活,相对稳定性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此,相对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辨别区分,精神需求,一成不变,社会进步,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全面发展,(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

4、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 。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继承的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和发扬,改造或剔除,必要前提,必然要求,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5、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 活动,具有 、传递、 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批判继承的具体表现。“古为今用”强调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运用传统文化推动现代社会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辨别区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能动性,

6、选择,创造,教育方式,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点一,考点透析,1.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特点,2.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4)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

7、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面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文化传承中,要不断革除

8、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易错辨析,1.(2016全国卷,19)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辨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2.(2016天津卷,10)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辨析:传统建筑的保护只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2015北京卷,26B)传统文

9、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辨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4.(2014山东卷,30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辨析: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习俗的作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传统文化的特点,典例导引 (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

10、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解析: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的“礼”文化积淀了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然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但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即具有相对稳定性,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命题角度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高频考点),典例导引 (2016全国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

11、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B. C. D.,解析:A 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引起巨大反响”,使“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说法错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说法错误。,命题角度3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高频考点

12、),典例导引 (2016全国卷,39(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

13、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

14、发现,本题可以从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答案:(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规律方法,教材语言,高考真题答案语言,考点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考点透析,1.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自身因素:科学

15、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因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拓展,易错辨析,1.(2016天津卷,11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辨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2015山东卷,31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辨析:科学技术进步能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 3.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发展才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科技发展必然使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 辨析:科技发展是促进文化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