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90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百家争鸣孔子的“仁”的思想1荀子对君民关系的认识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表现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4程朱理学宋代知识分子的“齐家”理念5朱熹的修养论6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代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7顾炎武的思想主张8古代科技中国未能出现现代科技的原因9传统科技观念对西学东渐的影响10古代文艺行书的特点11明清小说中反映出的进步思潮12综合13、

2、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湘西二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 ,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解析:D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C项错误。2.(2016山东青岛检测)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

3、“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解析:C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当时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是法家思想,不是荀子的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民水君舟”“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得出材料强调的是荀子的君民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君民关系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对民本的反对,

4、故D项错误。3.(2017山西大同月考)“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4.【经典题】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

5、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解析:C材料并不能看出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原始民主思想彻底消失,而仅仅是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加强,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在中央设立太学,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必然加强儒学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从而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构成,故C项正确;孟子的地位发生变化,地位上升是在理学诞生之后,且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5.(2017湖南长沙检测)宋朝时期,欧阳修亲

6、自编撰族谱,范仲淹设置扶助族人的义庄,司马光著有规范家庭礼仪的司马氏书仪,朱熹编写朱子家礼刊行。这些知识分子是在践行()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齐家”理念 D.周礼宗法制解析:C宋代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里的“齐家”是宗族之大家庭,理学倡导通过家族和地方组成的社会基础,来促使王朝体系的安定,因此礼下庶人,重视宗族建设。材料中四个事例的共性都是针对家庭宗族的,C项正确。6.(2016山东威海检测)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的需

7、要 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解析:B材料中朱熹观点强调的是人们德行方面的修养,与皇权并无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朱熹观点强调的是德、礼等个人素养,故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纲常名教”可以理解为三纲五常,讲究等级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7.【新题速递】 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

8、围解析:B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强化,文化专制是加强而不是松弛,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不少士大夫出现“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说明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的重利倾向,并没有体现出他们轻视科举入仕的途径,也没有反映白银流通扩大的信息,故C、D两项错误。8.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A.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B.孔孟之道是儒学的根本C.论语是儒学的

9、根本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解析:B材料中顾炎武认为,应该以圣人(孔孟)之语录为本,不应该以宋代理学的经典为本,因此,B项正确。9.【经典题】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理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逻辑推理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解析:D材

10、料中说“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主要原因不是“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理思维)”,故B项错误;思想文化专制是统治者的一种政策,材料中没有谈到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刚好对应“四民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刚好对应科举,这些社会文化导致现代科技落后,故D项正确。10.(2017河南重点高中摸底)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

11、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故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解析:A根据材料“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故讲水利者所必资也”可知,四库全书总目是从有利于民用传统科技观念的角度来肯定西方的农业水利,对西学东渐的事物进行了选择性介绍,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肯定西洋水利,没有说明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故B项错误;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11.(2016江苏南京

12、模拟)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于心。”此书体应该是()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解析:A依据题干中“季孟之间”“意态”“意趣”等,结合所学可知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且苏轼以行书见长,A项正确。12.(2016山西太原模拟)“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明朝()A.商

13、品经济迅速发展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解析:C对“三纲”的新解释,并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直接反映,故A项错误;市民文化在宋朝兴起,故B项错误;“三纲”的新解释是对宋明以来理学对思想束缚的反思,故C项正确;明朝中国未出现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广东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

14、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明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材料二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失德”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并且是理直气壮的“中华”

15、。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华夷一家”的巨大版图。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中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朝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来概括孔子的民族观;根据材料一“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