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1074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突破,基础整合,热点聚焦,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 及其 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 、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 的发展着的。,基础梳理,客观世界,物质,主体,对象,手段,过程,结果,目的,意识,孤立,社会,关系,历史

2、,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和 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 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 (2)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能力。,能动,主体,客体,实践,实践,实践,实践,认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 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

3、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主观和客观,现实,认识,实践,实践,改造世界,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实践。,辨别区分,观念,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 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及其 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3)真理

4、客观性的含义: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 正确的认识,即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理论与 的 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主观,客观,客观事物,规律,客观性,一种,真理只有一个,条件,范围,谬误,过程,客观,实践,具体的历史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 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 ,再从 到 的多次反

5、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 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 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原理内容: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或 。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和 真理,在实践中 和 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条件,实践,认识,认识,实践,对象,主体,基础,无限,永无止境,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实践,考点一,考点透析,1.实践的内涵,2.

6、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易错辨析,1.(2016全国卷,20)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辨析: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具有直接现实性。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2.(2016海南卷,22)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辨析: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3.(2016海南卷,21)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辨析: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是否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4.(2014江苏卷,27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辨析:实践是沟通主客观

7、世界的桥梁。意识本身是主观因素,不能成为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5.(2014海南卷,22)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辨析:意识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物质,要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认为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实践的特点(高频考点),典例导引 (2016江苏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

8、有条件的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B. C. D.,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含义是指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题意中量子通信由理论变为现实体现了;题意不强调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没有涉及真理的适用范围,不符合题意;题意强调解决了信息安全问题,说明了实践的能动性,正确;观点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透析,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易错辨析,1.(2016浙江卷,28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

9、个:一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二是间接经验。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正确认识。 2.(2015全国卷,23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辨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的进步对认识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2015山东卷,34C)先知后行重在知。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先行后知,重在行。实践具有能动性,具有目的性,从这个角度看,先知后行有一定道理,但重在行动。,4.(2015安徽卷,10C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辨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水平决定认识的深度。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真

10、理。 5.(2014四川卷,10)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辨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心理源自实践。认为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的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命题探究,命题角度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高频考点),典例导引 (2016海南卷,2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11、,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原因类题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

12、料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点三,真理,考点透析,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2.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相对性是

13、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特别提示,易错辨析,1.(2016全国卷,20)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辨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2016江苏卷,28)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辨析: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2015全国卷,23BC)在艺术领域,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辨析:以往的认识经验有可能促进认识的发展,也有可能阻碍认识的发展;在艺术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实践。,4.(2015安徽卷,10C)经实践检验的

14、认识就是真理。 辨析: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是真理,错误认识是谬误。 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的认识。 辨析:由于立场、观点等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有所差异,但未必就一定不同。,命题探究,命题角度3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典例导引 (2016江西八校联考)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到20

15、15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变化表明( ) A.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B.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追求真理往往要经过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多次反复 D.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解析:D 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的生育政策是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的,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符合题意。真理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发展过程,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B、C说法错误。,考点四,认识过程,考点透析,认识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地上升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特别提示,易错辨析,1.(2015福建卷,35)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辨析: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2014山东卷,35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辨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