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压轴卷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760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压轴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压轴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压轴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压轴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压轴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压轴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压轴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7江苏省高考压轴卷历 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2

2、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3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4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

3、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5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6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

4、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第6题 图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科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7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8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 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

5、显救亡图存 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9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字为“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为消除这三大障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第9题 图A领导辛亥革命 B掀起五四运动C发动国民革命 D开展土地革命10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6、()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掩饰战争意图11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 ()第11题 图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12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

7、裂势力13“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

8、”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15“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16“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

9、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17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10、 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18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19“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 D

11、信息技术的推动20“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分)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

12、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

13、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3分)(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2分)22(1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