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591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内蒙古集宁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

2、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主张“赞天地之化育”,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

3、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阴符经则用天、地、人“相盗”之说来体现天

4、与自然之间相互补益的密切关系。佛教中“众生平等”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例如,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又如,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

5、、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节选自张涛天人合一: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1下列各项中,对“天人合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对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髙度概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B“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提出的,儒、释、道三家都对它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 C“天人合

6、一”强调人与自然要构成紧密的共生关系,其根本意蕴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产生,它经过古人多次阐发,到宋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儒家主张协助天地化育万物,所以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把人际交往原则、社会道德规范推扩到人与自然的关系。B道教有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其著作太平经和阴符经都提到了“天、地、人”三者间的内在关系。 C佛教中“众生平等”等主张体现的生态世界观是:人与自然共生。这种关系普遍存在,所有事物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 D

7、儒、释、道三家对生态世界观的表述不同,但它们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说卦传中“立天之道”等语,文言传中“夫大人者”等语,都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B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可以代表中国的思想,三家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阐扬和创获,有着不同的特点。C周易强调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老子把人与道、天、地并称,且强调“人亦大”,都凸显了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D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推动“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

8、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以进土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 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

9、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不报。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

10、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B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C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D祭酒每视事/则二生

11、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以一甲的第二、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B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C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D乘传即乘坐驿车。“传”音“chun”,指驿站的马车。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

12、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廷机性格复杂。他特别廉洁,做事有主见,做事公正无私。同时,他非常刻薄,偏执,刚愎自用。他为国尽忠,却没有大局意识。B李廷机人缘较差。在他入阁前,多有朝廷大臣阻挠他入阁;在他入阁后,依然有人对他予以猛烈攻击,希望把他从辅臣位子上拉下来。C李廷机深受皇帝器重。在他受到攻击时,皇帝始终信任他,为了让他入阁辅政,并平息其怒气,皇帝还把攻击他的人夺俸或者罢官。D李廷机较有见识。四川巡抚主张讨伐安尧臣,贵州守臣则反对。这种情况下,李廷机力主撤兵,并且结果平安无事,他因此受到人们

13、称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5 分)(2)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8“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

14、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能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全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括号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玻 璃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

15、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