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418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 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体现了哪家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2“西汉统

2、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体现了儒学约束皇权的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3在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的依据是(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自然规律4“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是对下图明史列女传中一段记述的评价。这说明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B男尊女卑思想盛行C儒家纲常

3、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D人性得到极大解放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D李贽6明夷待访录原君中说“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此,他主张()A无为而治 B君臣平等 C推翻君主统治D批判君主专制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下面不属于这些“新思想”的是( )A否定传统儒学 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经世致用

4、D提出工商皆本8梦溪笔谈记载:“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 材料反映的是(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得到推广C活字印刷术得到改进D民间出版行业的兴盛9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体现上述书法特点的是( ) A B C D10. “书成,魏子殁(死),廿(二十)余载,事局如故。”这是左宗棠在为海国图志作序时愤然写道的。这表明左宗棠( )A否定海国图志的价值 B变革政治制度的激进心态C主张把“师夷长技”付诸

5、实践 D已认识到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11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B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D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12 1919 年申报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A发

6、动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科学 C主张“尊孔复古” D宣传马克思主义13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B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主要关注西方习俗礼仪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1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的真实用意是( )A促进社会公平 B发展国有经济 C强调国家垄断 D重视经济权

7、益15“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段论述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论人民民主专政16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纪念46年前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 B掌握“一箭多星”技术C“神州5号”发射成功 D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17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

8、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文革”后国家(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制定了义务教育法A BC D1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19有学者说:“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

9、,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该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0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材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在社会层面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B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本质不同C极少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D对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没有影响2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

10、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B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22有著作中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阐述的是( )A天赋人权学说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学说 D进化论学说23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把牛顿称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主要是因为牛顿( )A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科学回答了物质运动与时空之间的关系C极大冲击了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D其科学理性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4达尔

11、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 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具有严密的科学性A B C D25.“画中现象的组织及构图显得杂乱,正贴合居民惊慌逃散的混乱。细看此画,那些充满动感、夸张变形的形象又都经过了精心排列布置,秩序谨严。”材料描述的是( )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45分)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4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0分,29题10分。共45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12、所而从星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了签的人”。“而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 回忆苏格拉底材料二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材料四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

13、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2分)与明清时期思想家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侧重强调什么?(2分)与启蒙思想相比,明清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有何缺陷?(2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作者观点的理解。(2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六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三 下图为近代某知名杂志创刊号的目录(局部)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在书中介绍的“长技”的内容和写作该书的背景。(2分)(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的意图。(2分)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