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415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总共60分)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2、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

2、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克己复礼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5、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6、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A.推行“均田制” B.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初税亩” D.“相地而衰征”7.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

4、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8、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9、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5、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10.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1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 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12、最早从理论上提

6、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A B C D13、有学者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家国同治”文化传统B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大一统局面D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至今14、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又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

7、级制,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建制中的矛盾与困惑15.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材料反映了当时A.君主大权独揽 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C.宰相权力极大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1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

8、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17、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 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18.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19、希腊智者克里底亚提出:“当人们还不会安排生活,只象野兽一样听任暴力的

9、支配之时,当善无善报、恶无恶报之时,我想人们才诉诸惩罚性法律,使公正的裁判主宰一切,抑止暴力并给罪犯以惩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20. 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 B.推崇“知识即美德”C.崇尚意志自由 D.反对狭隘民主21、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

10、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人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22、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23、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

11、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24、对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国内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 农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B 沙皇的权利受到限制C 工业的发展特别依赖美国资本 D 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受到封建残余势力的严重阻碍25、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26、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

12、运动的相似点有 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目的是富国强兵 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 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A B C D 2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28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

13、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 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29、托克维尔在描述法国革命时曾这样写道:“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而这些机会是那位天才轻而易举地发现的,他后来既是大革命的继承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毁者。”对这位被称为“天才”的人物,评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B发动进攻俄国的侵略战争C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D重建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3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地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31“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