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346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项脊轩志【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的知识基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学习文章的抒情技巧。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丧母,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

2、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姚鼐谓

3、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二)解说题目“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 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史书记载,作者于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以后参加八次会试,均没有考中。 事实上,读完全文,让我们感受到:归有光别号“项脊生”,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如果说妻死之年手

4、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 “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整体把握】1项脊轩志是作者两个时期所写。前一部分写于岁,后一部分写于岁。在作品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能读到他从少年到中年时期的心境变化,作者说“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一、研读课文第一段。1、解释加点字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 )注;每移案,顾 ( )视无可置( )者。又北向( ),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5、( )。余稍为修葺( ),使不上( )漏。前( )辟四窗,垣墙周( )庭,以当( )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 )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 )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修补、美化前后的项脊轩有何不同特点?3、作者居轩中读书、生活有何感受4、“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万籁有声”两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2、 第二段至第五段文本研习 1、解释加点字词。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一。迨( )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

6、往( )而是。东犬西( )吠,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 )为( )墙,凡( )再( )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 )二世,先妣( )抚( )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 )谓余曰:“某所( ),而( )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 )默默在此,大类( )女郎也?”比( )去,以手阖(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

7、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瞻顾( )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 )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 )而居,久之( ),能以( )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 )不焚,殆( )有神护者。 余既为( )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矣。 2、 讨论:悲在何处?3、课文第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

8、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 4、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总结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教师总结:在这篇抒情散文中,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

9、神不散。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至情至妙。素养积淀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

10、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姗姗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