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415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山西省怀仁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第 卷 选 择 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目要求。1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 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 B大名和武士 C广大民众 D上级武士2.日本中下级武士走上政治舞台时,提出的口号是() A“尊王攘夷” B“大政奉还” C“除君侧之奸”D“

2、辞官纳地”3.“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C尊攘派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 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4.在西方入侵的影响下,下列为日本明治维新奠定基础的因素中,不包括() A原材料的大量出口使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改进 B一些有识之士购买机器,建立工厂 C部分大名改革自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西方商品大量倾销日本,黄金外流5.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

3、更具号召力6.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A.天皇睦仁登基 B.“大政奉还” C.“辞官纳地” D.鸟羽、伏见战役7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8下列关于倒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AB C D9“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有()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 都希望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都积极争取天皇的支持 都是中下级武士领导和发动的A B C D

4、10戊辰战争中,西方列强宣布中立,其根本目的是()A暗地支持幕府 B表明对日本内战不关心C维护其根本利益 D获得新政府认可11“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意见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12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1868年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 B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C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13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

5、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 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14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 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 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学习儒家经典初见成效 D已成为世界强国15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

6、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16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主要是因为日本()A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B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 D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17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18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上午9:1011:30(203会议

7、室)北洋海军的悲歌下午2:303:30(201会议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午3:405:30(205会议室)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19梁启超变法通议说:“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此材料主要意在()A推进中国法制改革 B推进共和宪政建设C推动公民参政议政 D广泛借鉴外国法律20.A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21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

8、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2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23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9、)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2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 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25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 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26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A主张因行称

10、义 B否定神学 C倡导人性解放 D宣扬因信称义27.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28.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农奴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29“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 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A青苗法 B市易

11、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30.右图是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1853年他在伦 敦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在那里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 当时他主张() A.进行平缓的改革 B.农奴法律上获的自由C.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D.继续完善农奴制度 第 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40分,每题2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

12、有礼谈日本的服装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 “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日本改革成功的启示是什么?(8分)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本总额、商办企业 数量增加,随之,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