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404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吉林省长春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2、古代圣贤讲求“正心修身,清静无为”,这是中国传统气质

2、。中国传统气质主要得益于( ) A儒、道的影响 B早期儒学影响 C儒、法的影响 D经世致用影响3、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大一统”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5、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认为寻求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6、有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7、“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8、顾炎武说:“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 A. 主张男女平等 B.反对封建专制 C.

4、 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宋明理学9、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D柏拉图10、在伦理观方面,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主张分别是推行( ) A人治与法治 B“仁政”与道德教育 C王道与民主政治 D加强专制与自我节制11、“复兴”的原意为“再生”、“复活”,而“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 B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活 C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D提倡复古12、人

5、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13、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14.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伏尔泰C

6、孟德斯鸠D卢梭15、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论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伏尔泰 B.卢梭C.狄德罗 D.孟德斯鸠16、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17、有诗云:“指点云帆,济沧海之远行。由之而来去无碍兮。永不失其为指路之明灯貌虽丑陋而褐其色兮,铁遇之而趋附殷勤

7、。针受感而贯以苇草,浮诸水而则指极星。”该诗赞颂的古代科技成就是( ) A.发达的造船技术 B.先进的天文历法 C.神奇的指南针 D.精确的地理知识1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9、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城市工商业的

8、发展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2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21、1911年4月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设想了一个实验:一对双胞胎,一个留在地球上,另一个乘坐火箭到太空旅行。飞行速度接近光速,在太空旅行的双胞胎中的一人回到地球时只不过两岁,而他的兄弟早已逝去了,因为地球上已经过了200年了,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佯谬。该设想的实验所质疑的理论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电磁感应 C狭义相对论

9、D量子力学22、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这种观点主要基于( ) A.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B.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C. 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点的提出2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

10、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4、 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25、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2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

11、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C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27、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28、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

12、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29、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所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 A拜金主义的泛滥 B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理想主义的盛行 D对古典文化的憧憬30、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现实意义在于( ) A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B力图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再现社会风貌 C深入刻画和努力反映社会矛盾 D表达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强烈批判第II卷(非选择题)二. 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丈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材料三(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