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知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372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知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知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知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知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知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知 了吴长忠 一个多雨夏季的晴日,我在一处叫做重渡沟的深山溪流旁独坐。溪水径自流淌,水边的矢叶菊在斑驳的日影中绽放。青青的石竹草从岩缝中伸出茎叶,一丛丛地蔓延到溪水中。山风吹过竹枝,擦出散珠般的瑟瑟声。除此,就只有知了的嗡鸣了。 在这层峦叠翠的山野间,知了这不起眼的生灵,似乎成了万象的主宰。它们叫着,个个都很努力,似乎用了整个生命的力量,弹丸似的小躯壳抖动着,鸣奏出强大的音响,这音响交汇起来,此起彼伏,弥漫在整个山谷。它们叫着,个个都很专注,在溪水边跳跃的鸟雀和

2、过往的行人似乎都与它们不相干。你若晃动树枝,它们就飞去另寻一处树枝落下,接着鸣叫下去。它们叫着,都很自觉,似乎不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什么,不管别的知了叫没叫,怎么叫,它们都自顾自地叫着,也没有哪一只去和别的知了争抢更为有利的位置。它们叫着,叫的单纯,没有高低转换,没有节奏变化,甚至没有音调,音质和音色的区分。这种单纯的音响,令人想起风声、雨声,想起海涛的轰鸣,想起记录着远古沧桑变化信息的化石,想起浑沌未开时的人类自身。 据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人历来是把知了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去赞美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骆宾王皆有咏蝉名篇传世,卢同新蝉清新隽永,让人一咏三叹,“泉水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

3、树枝间。”古时认为蝉生于泥土洁净无污,蜕变于朝阳,啜晨露,鸣高枝,不争不贪,安和恬淡,这些与生俱来的习性,正暗合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许多文人都有咏蝉名篇传世,或对己以蝉为喻,或对友已蝉相勉,在古老的祭奠中,亲友同道,以玉石雕凿成蝉形,放在逝者口中,既表示对逝者一生操守德行的褒誉,更寄托对逝者来生也能坚守清廉纯洁之则的祈愿。此风初见于西周,盛行于汉魏。在近年发掘的许多古墓葬中,便屡屡发现这样的玉蝉。由此可见,这种独特的祭奠仪式曾为古之时尚,而这种时尚所标识的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是一种高洁的诣趣,是作为人的高尚和尊严。这种古老的祭奠仪式,在许多地方至今仍有流传,只是那玉质的蝉逐渐变作金质的器物

4、、银质的器物了,而含在逝去的平民百姓口中的,就是一枚方孔铜钱了!省察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几多惆怅,可细细想来,这种变化似乎也无可厚非,也自有道理在其中。是啊,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时尚也在变,人世间的许多东西都在变。西哲恩格斯说得精辟:“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然而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是放到相对论所表述对象的无限时空条件下去论说的,在相对于无限的有限时空、有限条件下,也有一些东西似乎是不变的,比如还在我耳边嗡鸣着的蝉声,比如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不懈努力! 苏东坡考石钟山名谓来历后曾叹道:古之人未余欺也。此时此刻,念

5、及“知了”之称谓,更感叹古人参禅悟道,意蕴之远,不可企及。人生之大道,造化之至理,可知否?知了,即得道,即真知。此等境界,我等凡浊之辈,怕是用尽毕生心力去修为,去参悟,也是难以达到的。于是,我又想到“知了”的又一称谓:蝉。知了,蝉也!能悟此道至此境者,禅也! (选自2006年3月26日大河报)1文章第三段说:“据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人历来是把知了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去赞美的。”请根据文意,概括一下蝉被古人赋予哪些灵性?(6分)2文章结尾处说:“此时此刻,念及”知之”之称谓,更感叹古人参禅悟道,意寓之远,不可企及。”“知之”这一称谓,包含古人怎样深远的意蕴呢?请根据文意回答。(4分)3文章最后一

6、句说:“我又想到“知了”的又一称谓:蝉。知了,蝉也!能悟此道至此境者,禅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的含义。(4分)4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6分) 参考答案1古时认为蝉生于洁净无污,蝉变于朝阳,啜晨露,鸣高枝,不争不贪,安和恬淡,这些与生俱来的习性,正暗合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2分)许多文人都有咏蝉名篇传世,或对己以蝉为喻,或对友已蝉相勉。(2分)在古老的祭奠中,亲友同道,以玉石雕凿成蝉形,放在逝者口中,既表示对逝者一生操守德行的褒誉,更寄托对逝者来生也能坚守清廉纯洁之则的祈愿。(2分)2“知了”即得道,真知。即人在用尽毕生心力去修为,去参悟后对人生大道,造化至理的彻底领悟,领悟了即为知了。3知了这一称谓包含着美好的寓意,意蕴极深,所谓知了,即得道,即真知,那么才能得道,悟道呢?这需要人用毕生的心力去修为,去参悟,这正如佛教中的“参禅”,“悟禅”,而知了的另外一个名字是蝉,与“禅”谐音,故作者有此一说。4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通过人们对蝉赋予的美好寓意的阐述,表达了对高洁人生的追求。(4分)(以上四题,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