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2797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课件 苏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 国 论 苏洵,苏洵 苏轼 苏辙,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 。,解题,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

2、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时代背景,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中举例、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论题的意图。,赂秦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小则获邑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洎牧以谗诛 革灭殆尽 胜负之数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日削月割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检 查 预 习,l,y,ju,j,di,tng,ling,x

3、u,sng,shui,p,wi,sh,听课文朗读,一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断句,知识点梳理,知识归纳,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 (2)暴秦之欲无厌 (3)当与秦相较,“暴”同“曝”。读p,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厌”同“餍”。读yn,满足。,“当”同“倘”,读tng,如果。,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可谓智力孤危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至于颠覆 后秦击赵者再,它的实际数目/实际上,祖辈和父辈/指父亲的父亲,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知识归纳,古今异义,终究,到结局/表示另提一事,两次/表示又一次,它的实际数目/实际上,祖辈和父辈

4、/指父亲的父亲, 不能独完 理固宜然 义不赂秦 李牧连却之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名状,每日 / 每月,名动,坚持正义,形动,保全,使动,使退却,名动,礼遇,礼待,名动,坚持到底,名状,按道理,知识归纳,词类活用,非兵不利,战不善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瑜得精兵五万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武器,军队,作为,成为,被,介词,治理,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军事、战争,士兵,兵,为,终,终于,副词,坚持到底,名动,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暴露,冒着,动词,凶暴的,形容词,暴霜露,斩荆棘 暴秦之欲

5、无厌 以地事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故曰“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暴,犹,事,事奉,侍奉,动词,事情,名词,好像,还,始,故,起初,副词,才,副词,所以,因此,连词,旧,形容词,一词多义(以),知识归纳,(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地事秦 (4)洎牧以谗诛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6)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由于,因为,介词 ,凭借,介词 ,拿,用,介词 ,因为,介词 ,用,介 ,才,连,来,表目的,连,(1)斯用兵之效也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6、劫 (3)洎牧以谗诛 (4)举 以予人 (5)赵尝五战于秦 (6)其势弱于秦,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判断句,知识归纳,特殊句式,状语后置,之,也,为 所,诛,五战于秦,弱于秦,翻译句子,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想想他们逝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点的土地。,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译:(他们的)子孙对待它却不很爱惜,

7、拿它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译:等到太子丹把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赵国曾经跟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译: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只可惜它用武力却没有坚持到最后。,二读课文 鉴赏结构之美,从一、二节中找出中心句。并分析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1)赂秦,(2)不赂者,解析一、二两段:,而力亏,以赂者丧,解析第三段,思考:,大欲大患 固不

8、在战,“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赂秦而亏, 破灭之道也,第三段论证了哪个分论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对比,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 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 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六国抗秦大事年表,本段论证了哪个分论点?举了哪几个诸侯国的例子?并分析它们灭亡的原因。,齐,与

9、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解析第四段:,不赂者以赂者丧,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第五段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段得出了什么结论?,第五段,第六段-,引古(六国破亡),-讽今(在六国下),结论:,讽谏北宋王朝要以古为鉴,不要对契丹和西夏屈辱求和,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结构上:承上启下,解析五、六段:,内容上:“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论证方法及效果,“古人云: ”,引证法,加强论证说服力,六国灭亡史实,例证法,证明观点正确性,秦与六国、六国之间的对比,对比法,证明破灭必然性,三读课文 强化巩固,加强积累,能力提升 拓展训练,培养能力,阅读苏辙的六国论节选,比较观点

10、的异同。,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父子两文的共同点是: 2.父子两文的不同点是: (1)洵文的中心论点是: 辙文的中心论点是:,认为六国没有团结一致抗秦,弊在赂秦,背盟败约,自相屠灭,课后作业:,有人说苏氏父子都认识不到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趋势,不过是借题发挥;而从论古讽今的贴切来说,还是苏洵的文章有意义,所以洵文得以流传,而辙文则知者甚少.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