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493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情景导入,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 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 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 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 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 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 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 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1939年版,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

2、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_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经营中小企业;实行_的工资制。 3、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4、_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

3、称“苏联” 5、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_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粮食税,自由贸易,资本家,按劳取酬,国情,工农联盟,积极性,1922,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国,6、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下完成。一方面,它使苏联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_;另一方面,这种排斥_ 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7、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_运动,支持_建设,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8、1936年,苏联公布了_,宣告确立了_,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的

4、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主要特征是_ 和_。 9、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_,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_。,指令性计划,实现工业化,市场和商品经济,消灭富农,集体农庄,新宪法,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工业化,代价,合作探究一,1、背景: 2、开始时间: 3、内容: 4、作用:,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

5、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

6、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苏联的工业化,合作探究二,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集体农

7、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1936年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也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的确立。,苏联模式,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合作探究三,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积极: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8、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 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消极: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 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轻、重协调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经验教训和启示:,1、经验: 国家建设应有计划的指导; 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2、教训: 政治上要防止

9、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崇拜, 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经济上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 不应过分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重视民生问题等。,3、启示: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归纳总结整体感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达标检测巩固新知,B,1.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

10、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D,C,D,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A,5.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其主要特征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