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335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愁 什么样的“愁” 离愁,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的代表,她出身于名门,早期生活优裕、美满。但是,

2、金兵入侵宋朝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南迁避难,后赵明诚病死,至此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所作词前期多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名漱玉词。,我们可以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

3、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 作,环境、感受,感 受,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叩

4、又别有一番愁情。,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结论:酒是“愁”的象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雁,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结论:“雁”有离愁的象征,

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雁足传书,黄花,“黄花”有什么寓意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 煜相见欢,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眼),间接抒情,(意象),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