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213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文科综合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成都七中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高学年度上期高 2019 届届半期考试半期考试 文科综合答案文科综合答案 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B 2 D 3 A 4 C 5 D 6 A 7 D 8 C 9 A 10 D 11 C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36(1)南坡为阳坡,光照热量充足,同一自然带分布较高(2 分);南坡为背风坡,降水 少,缺失森林带(2 分);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2 分)。(2)南、西、北三面地壳抬 升,中部相对下降,形成盆地(2 分);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量汇入形成湖泊(2 分);气候 干旱,蒸发强烈,形成咸水湖(2 分)。(3)差

2、异:河流数量较多,河流密度较大(2 分)。 原 因:(从海洋上来的)西风气流通过山口到达天山山脉北坡,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冰川积雪 量大),利于河流的发育(2 分)。(4)冬季气温偏低,山地降雪量偏多,山地积雪量大(2 分); 春季气温突然回升,短时间内积雪融水量大,流域内就会出现融雪洪水(2 分);夏季气温过 高,大量冰川融水短时间内汇入河流,就会出现融冰洪水(2 分)。 37(1)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2 分)。形成原因:图示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 替控制(2 分),从南到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变短,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变长(2 分), 降水量减少。(2)降水量逐渐减小,河流补

3、给减少(2 分);气温高,蒸发量大(2 分);流经沙质 土壤,河水下渗量大(2 分)。(3)沿岸有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2 分); 塞内加尔河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饵料(2 分)。 (4)(观点与理由一致才能得分) 赞 成。理由: 该地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利于农作物生长(2 分); 该地区位于河谷地带, 灌溉水源充足(2分); 有利于解决该地区粮食短缺问题(2分); 有利于增加当地经济收入(2分)。 不赞成。理由:地处干旱地区,会导致该地区水资源更加缺乏(2 分);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 (或土地荒漠化)(2 分); 可能导致湿地(湖泊)面积缩小(2分); 可能导

4、致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三、选做题三、选做题 42优势条件: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旅游价值高(或旅游质量高);旅游资源地域组合 好;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民俗物产多种多样。滞后原因: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客源稀 少;深居内陆,交通闭塞,通达度较低;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等。(答对 1 点得 2 分) 43过程:养鱼投放的大量饲料、鱼类代谢排放的废弃物,大量进入水体,增加了水中的 营养物质含量,使水体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质下降。 防治对策:确定合理的网箱面 积和网箱密度;改进喂养方法;优化饲料配比;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力度;实行多品种混 养,发挥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等。(答对 1 点得 2 分

5、) 第 2 页 政治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B 13C 14A 15B 16C 17D 18B 19D 20C 21A 22B 23A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38 (14 分)(1)原因: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新零售提供技术支持;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需 求升级推动新零售的产生;传统电子商务受到冲击,发展受限;企业对于市场利润的寻找和 追逐。 (每点 2 分,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 (2)措施: 新零售通过技术手段精准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2 分)使消费者能及时、全面了解产品信息,放心消费; (2 分)多样的支付方式和高效的 物流配送,使消费更加方便快捷

6、; (2 分)贴心、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提升消费者的满 意度。 (2 分) 39 (26 分)(1)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激发各类社会资本活力, 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3 分)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 (3 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把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把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3 分)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

7、制,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 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分) (注:如果从“我国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解 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角度回答,加 2 分,但总 得分不超过本题满分。 ) (2)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带动了相关国家的 出口和投资,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3 分)中国的出口和“走出去”战略,增加了市场供 给,满足了全球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分)中国智慧、中 国方案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

8、济新秩序,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2 分)中国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世界开放型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 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 分) (3) 举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圆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同行共筑中国梦;改革开 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筑辉煌,科学发展书华章;等等。(每点 2 分,共 4 分。符合设问 要求即可) 40 (12 分)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基层组织和村民的联系; (3 分)搭建民意表达平台,推进基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 分)明确服务主体, 落实基层管理和服务目标, 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3 分)创新民意

9、评价方式, 加强基层民主 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3 分) 第 3 页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24-28 ABABA 29-33 CDCAA 34-35 DD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41.(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长期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府主导;政治色彩 浓厚。 (任答 5 点 10 分) (2)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原有历法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 (每点 2 分,3 点 5 分) 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民国历届政府积极 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 (每点 2 分,3 点 5 分) 影响:有

10、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保 留了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时间体系和时间观念的多元化。 (任答 3 点 5 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42.【评分说明】 1、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2 分) ;阐述史实符合材料且正确(7 分)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 分) 。结论(1 分,但简单重复论题不给分) 。 一等(1210 分) 所拟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严密,表述 清楚。 二等(95 分) 所拟论题接近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较严密,表述 较为清楚。 三等(40 分) 所拟论题偏

11、离题意,阐述史实欠正确,表述不清楚。 【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中外诸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论述: 外部因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入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 习俗等方面影响中国,迫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中国 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内部原因方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后兴起,中国开始 从传统小农经济向近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衰落,开始向近代 民主化、法治化发展,先后出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近代资产阶 级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

12、开始传播,从思想上促成中 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其指导思想,推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外交、教育、军事、社会生活和 习俗也逐渐近代化。 结论: 中国的近代化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 由列强入侵必然引发的中国传统社会向 近代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是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从多 要素多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以有力实证恩格斯历史“合力论”。 ) 【参考论题】 论题 1: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由中国自身因素主导而主动开启的。 论题 2:中国近代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转型是中外因素合力开启和推动 的。 论题 3:中国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13、的转型是中外因素合力开启和推动的。 第 4 页 论题 4: 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转型是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后, 多种因素曲折、 复杂、 长期变化的结果。 45 (15 分) (1)建国初:改变旧教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仿效苏联进行院 系调整; 适应国家工业化(或一五计划)起步的需求。 (6 分) 新时期:改革教育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加大基础教育的地方 自主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任 答 2 点 4 分) (2)意义:完善了教育体系(或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提高了民族素质,培养了大量 经济建设人才,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5 分) 46 (15 分) (1)南宋偏安,政治危机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心学的兴起及弊端(一点 2 分, 三点 6 分) (2)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倡功利;提倡王霸并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学实用 的学风;教育内容广泛; (一点 2 分,任答 5 点 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