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7081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六国年表 课件(15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记选读,六国年表,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荣,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史记,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207),首尾270年。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读六国年表应以秦为主,周之后汉之先,唯秦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

2、,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 2、解读六国年表序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内容),掌握读表的方法。 3、体会太史公在其中的历史倾向性,史记中的“表”,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十表”存目 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 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大家论“表”,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

3、表记”; 郑玄 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明之,故曰表也”(司马贞史记索隐三代世表); 刘知几曰:“表以谱列年爵”(史通卷二); 郑樵曰:“表以正历”(通志总序); 顾炎武曰:“表所由立,昉于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日知录卷二六); 汪越曰:“按表者,纪月编年,聚而为绘图指掌,经纬纵横,有伦有脊”(读史记十表); 牛运震曰:“史之有年表,犹地理志之有图经,族谱之有世系也,昔人推之,以为史家之本源冠冕。盖事繁变众,则年月必不能详;世积人多,则传载必不能备。年表者,所以较年月于列眉,画事迹于指掌,而补纪传书志所不及也”(史记评注卷三) 概而言之,“表”以时间为线索,直观、系统、简明地

4、表述历史事件,可与纪、传、书、志等史体参照互补。,大家论“表”,自从司马迁创立“表”这种史体之后,对“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以刘知几为代表,认为史记所创立的表“无用” 未见其宜。何则?观马迁史记则不然。夫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已下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语其无用,可胜道哉!”(史通卷三);,还有一种看法则可以郑樵为代表,认为“表”是史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史记一书,功在十表”。顾炎武也很重视

5、“表”:“凡列侯将相、王公九卿,其功名表著者既系之以传,此外大臣无积劳亦无显过,传之不可胜书,而姓名爵里存没盛衰之迹要不容以遽泯,则于表乎载之。又其功罪事实,传中有未悉备者,亦于表乎载之。年经月纬,一览瞭如” (日知录卷二六)。,解读六国年表.序,一、识词义 、周东徙洛邑 、僭端见矣 、先暴戾,後仁义 、六卿擅晋权 、矫称蜂出,誓盟不信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事异变,成功大 、法后王 、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2、文言虚词 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虽:即使 盖若天所助焉 盖若:表示推测,好像似的。 秦之帝用雍州兴 用,由于。 余于是因秦记, 因:根据,凭借,3、词类活用 先

6、暴戾,后仁义。 先:名词意动,以为先,把放在首位。 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 东徙:往东迁都的意思。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 世禄: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 矫称蜂出,盟誓不信 蜂:象蜜蜂一样 诸夏宾之,比于戎翟 比:把比作 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雄:称雄 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 王:名词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 秦之帝用雍州兴 帝:名词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 传曰:“法后王。” 法:效法 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耳:名词作状语 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表:名词用如动词,列表编排的意思。,4、文言句式 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 状语后置,应理解为:于毫起 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状语后置,比诸侯

7、重,解读六国年表.序,二、思内容 、六国年表是以什么材料为基础撰写的?为什么依据这部史书? 、秦记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你能不能从序文中太史公的看法和观点 ?,疑难追踪探究,1、六国年表的编著特点是什么? 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序文;二、表文。序文和表文相辅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体展开,序文对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文对序文有烘云托月的功能。 从表格上看,它以时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战国史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 从标题上看,名曰六国,实记七雄。这样处理

8、的原因在于,年表是依据秦记编成的,就以秦国为主,所以只在序文中强调秦国,而拟定篇题时不把秦国计算在内。至于以周为首,是奉周为正统的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各国纪年归于一个共同的旗号之下,年代顺序更显明晰。 从记事上看,春秋诸侯进入战国犹存者,分别归入七雄中最后灭掉该国的年表栏内,亦即,卫附魏表,郑附韩表,鲁蔡附楚表,宋附齐表。,2、如何阅读六国年表这类年表? 、由右往左选择看。例如秦献公十七年至二十三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国在特定阶段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由上往下节取看。例如周显王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国在同一时期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单线看,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或齐表。这样可以梳理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环节和链条。,、综合看,就是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通盘阅读。这样可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掌上,收七雄风云际会于眼底。在六国年表序中,司马迁简明扼要地勾划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对照看,就是与本纪、世家、列传、书兼观并读,参稽互察。这样会发现司马迁在编写中产生的矛盾现象和史实错误。例如,秦魏彫阴之战是一场大战,秦斩魏军四万五千,年表说这次战役发生在魏襄王二年,而魏世家记为魏襄王五年,前后相差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