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910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9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咏物词鉴赏指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zX.x.K,咏物诗词,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达与之相似的志向、意愿。,概念,要点,1、突出所咏之物的特点 2、抒发情感、寄寓怀抱,咏 物 诗 词,诵读、感知,2、词中所咏之物是什么?词人着力描绘了怎样的特点?,3、词人借所咏之物抒发了怎样的胸怀?,孤鸿,缥缈惊有恨拣不肯,飘零失所 惊魂不定 孤独凄凉,词人,忧谗畏讥 坚持操守 甘于寂寞,托物言志:通过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自身特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达与之相似的志向、意愿。,1、词中环境描写有哪些,又有何作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凄清 渲染氛围,咏物诗词鉴赏的关键点,一、分

2、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品质;,二、联系作者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其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由浅入深,熟读、思考:,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词中的杨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尝试用原句回答?,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落红难缀 一池萍碎,3、词人把杨花比作什么?由此推测作者寄寓什么情感?,(无人怜惜),离人(思妇),花人合一,思妇离情,去国怀君,无情有思,(充满深情),卜算子咏梅 陆游,来源:Zxxk.Com,意象,烘托,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孤傲高洁,矢志不渝,当权的投降派,(凄凉的境遇、愁苦之情) 喻陆游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不屑媚俗邀宠

3、,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孤傲性格。,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来源:Zxxk.C

4、om,【感受高考】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

5、阴凉, 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未几迁临皋亭,后复营东坡雪堂。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乌台诗案,拓展,1、请思考,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幽人”怎么理解?,2、古人对咏物诗词提出“不粘不脱、不即不离”的要求,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的理解?,3、请从这两首词中挑选出作者精心锤炼的一个词,分析其妙处?,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 唯其“不即”,方能不囿于本体,神思飞跃,展开想象。,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