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903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课件(23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仲列传 司马迁,管仲是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管仲从政40多年,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管仲也被后人尊为一代名相。,管仲列传,学习目标: 1.推断文中文言词义,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及语法现象。 2.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真挚而伟大的友情,以及管仲任政的基本理念。,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

2、,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写作背景:,12段: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34段: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第5段:司马迁的论赞。,整体感知:,第一段重点词句: 1.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不久 侍奉) 2.鲍叔进管仲。(推荐)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公子纠被杀死,管仲被囚禁了。 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称霸。,第二段重点词句: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穷困”何解?谁“更穷困”? (困厄。鲍叔。以为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我曾经多次

3、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 3.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却选择)被囚禁受辱。,1.齐读第二段,思考该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该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问题探究:,1.【通货积财】发展贸易,积累财富。 2.【与俗同好恶】使执政者与平民百姓同心同德。 3.【论卑】政令平易。,第三段疑难指点:,第三段所表现的任政的最基本的理念是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与俗同好恶。,问题探究:,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

4、之齐在海滨富国强兵 辅佐(做宰相) 依据小小的 使动词 2.四维不张 提倡 宣扬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就趁机,第三段重点词句:,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是说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2.【修召公之政】恢复召公的政治。召公,是燕国的始祖,他治国深得民心。,第四段疑难指点:,1. 贵轻重,慎权衡 意动词 形容词做动词 2.管仲因而信之 趁机 使 -守信用 3.知与之者为取 给予(与),第四段重点词句:,第四段所表现的任政的最基本的理念是什么? 提示: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因势利导。,问题探究:,1.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5、管仲是世人公认的贤臣,但孔子看不起他。 2.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桓公既然是贤明的,管仲却不勉励他建立新的王朝,而只是称霸吗? 3.匡救其恶 纠正并制止 4.岂管仲之谓乎? 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第五段重点词句:,从司马迁的论赞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管仲是什么样的态度? 对其治国才能高度肯定,同时又对其未能“平天下” 感到遗憾。,问题探究:,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 2.读了这篇传记后,我们在对待朋友方面有哪些感想?,拓展提升:,客观上: (1)鲍叔的无私举荐, (2)齐国为他提供了用武之地。 主观上: 管仲有才干。,问题1答案:,课文节选时删去

6、了两段文字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文本链接:,(2)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翻译: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他拥有建筑豪华的台阁和摆放礼器的土台,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

7、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并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为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重点语句翻译,课堂达标:,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百姓仓库粮食充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衣食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统治者遵循法度,“六亲”才能够稳固。,5、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古语说:“鼓励发扬国君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就能亲密无间。”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