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875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 学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5分)A石磴(dn)淙淙(cn)鸟瞰(kn)清澈(c)B潺潺(chn)峭壁(qio)璀璨(cu cn)殚数(dn)C博闻强识(sh)数说(sh)瀵涌(fn)庵庙(n)D罅隙(xi)拾金不昧(wi)水声溅溅(jin)沟壑(h)解析A项,“淙”读“cn ”;“澈”读“ch”。C项,“识”读“zh”。D项,“昧”读“mi”。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左控垂崖控:临B然前瞰涧水 瞰:俯视C水旱祷焉 焉:语气词D不可殚数 殚:尽解析焉:兼词

2、,在这里。答案C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5分)A日光烛之B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解析A项“烛”,名词作动词,照;B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云”“响”,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C4下面多义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5分)A.B.C.D.解析 A项,穷:尽头,穷尽。B项,益:更加。C项,临:面对/到达,动词。D项,度:通过。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

3、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4、前揖芦山 揖:作揖B日光烛之 烛:照耀C不可殚数 殚:尽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胜:胜景解析揖:正对着。答案A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4分)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一峰独秀出皆若飞浮来往下临峭岸,深昧险绝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A BC D解析是最后记小结之用;此句不是写百丈山自然景观的,是介绍祠堂的作用。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B第一段作者侧重在表现

5、其壮美的一面,云海起伏,峰峦绵亘,他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把百丈山各种姿态的美展现了出来。C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它们“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解析D项“它们”不对,而是“可观者”。答案D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4分)译文:_(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4分)译文:_答案(1)太阳

6、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2)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以便通行,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0分)任光禄竹溪记唐顺之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

7、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

8、,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然穷其所生之地穷:探求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

9、石之胜 胜:胜景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嗜好解析酣嗜:尽情嗜好。答案D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4分)A.B.C.D.解析B项,乃:副词,竟。A项,而: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结果,不译。C项,于:介词,比;介词,对。D项,其:语气助词,表祈请;语气助词,表反问。答案B11下列各句对本文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任光禄竹溪记名为记,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一事,但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

10、作了针砭,也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C第二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能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任光禄竹溪记就体现了他的文风。解析原文是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而不是“多记竹溪景物。”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4分)译文:_(2)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4分)译文:_答案(1)然而如果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2)单独在

11、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参考译文】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至嘲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12、。”哎呀!奇花异石,的确被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他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

13、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认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孤单的样子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比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珍爱竹子,他们同属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