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629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9课 荷塘月色课件 粤教版必修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荷塘月色,第三单元 散文(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 2.分析写景手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赏析语言艺术。,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语言知识强化,煤屑( ) 踱步( ) 霎时( ) 幽僻( ),船棹( ) 鹢首( ) 蓊蓊郁郁( ) 敛裾( ),xi,du,sh,p,zho,y,wn,j,(2)多音字,曲,曲折( ) 元曲( ),脉,脉脉含情( ) 脉络( ),纤,纤细( ) 拉纤( ),颤,颤动( ) 颤栗( ),q,q,m,mi,xin,qin,chn,z

2、hn,荷,荷叶( ) 电荷( ),娜,袅娜( ) 安娜( ),h,h,nu,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裾( ) 倨( ) 据( ),(2),惦( ) 掂( ) 踮( ),敛裾,前倨后恭,惦记,掂量,占据,踮脚,(3),棹( ) 悼( ) 淖( ),(4),缀( ) 辍( ) 啜( ),船棹,悼念,点缀,辍学,泥淖,啜泣,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1)斑驳:_ (2)参差:_ (3)丰姿:_ (4)风流:_ (5)袅娜:_ (6)田田:_,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美好的风度姿态。,文中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柔美的样子。,形

3、容荷叶相连的样子。,(7)弥望:_ (8)宛然:_ (9)蓊蓊郁郁:_ (10)妖童媛女:_,充满视野。,仿佛。,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颜色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 ) (2)王爷爷想念他的儿子,在弥望之际还念着儿子的名字。( ),答案 应为“弥留”。,(3)来到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开朗。( ),2.辨词填空 (1)风致风韵风流 风致:a.美好的容貌和举止;b.风味,风趣。 风韵:a.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b.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风流:a

4、.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 魏晋时期的_名士,他们的卓尔不群,他们的特立独行,很容易俘获我们的目光。 林顺穿着老妈给她买的礼服站在镜子前,别有一番楚楚动人的_。 阿宝演唱的信天游,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韵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令这首老歌别有一番_。,风流,风韵,风致,(2)受用消受 受用:a.享用,得益;b.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 消受:a.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b.忍受,禁受。 奥运冠军的超长、超重训练,那可是一般人_不起的。 勤学苦练,学会一门手艺,终身_不尽。,消受,受用,三、名言警句 描写“月”的古

5、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

6、迹、背影、欧游杂记等。,二、背景展示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哪里走),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

7、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表达了他面对这一黑暗现实的悲愤、不满而又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三、文体知识 散 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其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

8、品,包括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文章的内容和性质,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品读研析,课堂导语,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羞涩的花朵,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月影,那柔和的月光,那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以及诗一样的语言、淡雅朦胧的意境,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游踪,一起去欣赏月下静谧的荷塘,一起陶醉于柔情、恬淡、朦胧、超然的荷塘月色中, 通读整体感知,答案,文章在描写荷塘上和荷塘四周的景象时,分别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在图中处填出,每处限定4个字。,答案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深

9、读重点探究,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答案 (1)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树木蓊蓊郁郁、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淡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 (2)作者情绪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

10、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答案,2.第四段依次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答案 (1)先写茂密的荷叶,再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 (2)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 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的裙”,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动态美。 多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答案,3.文章第五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答案 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 (1)以流水

11、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 (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和恬静的情状。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答案,4.通感又叫“移觉”,就是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运用通感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 “缕缕清香”是嗅觉描写,写出香之可感、香味之纯;“远处

12、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描写,用听觉来写嗅觉,真切、新奇,给人以悠长、醉心之感。,答案,(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案 运用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来形容,表明了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将人带入一种幻境。,答案,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妙处。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答案 人本来是感觉不到月光在动的。“泻”字呼应“流水”,是喻体的自然延伸,表现出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态,月光好像动起来了;再配上形容词“静静”,更增加了月光流动的静谧感。,答案

13、,(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答案 “浮”字不但表现了雾的薄和轻,而且暗示了它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悬浮着。青青的叶色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这样的雾才像“轻纱”。“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答案,(3)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答案 “落下”显得沉重,表现出“黑影”浓重的色调和质感。“画”字写杨柳影子的柔美线条如同美丽的图画。作者对杨柳有好感,因此用“倩影”形容它。但作者没

14、有忘掉月光,是月光像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荷叶上画出杨柳的倩影。因此,“画”字也是对月光的赞美。,答案, 延读思维拓展,有人说:“尽管荷塘月色写得漂亮,然而我们读后总觉得不满足,文章好像缺乏了一个东西挣扎和战斗的力量。”因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年代,我们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流血革命,而作者却在荷塘月色中夜游”。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阐述理由。,答案 (示例)不同意。文学作品可以直接反映那个时代,也可间接反映那个时代。荷塘月色正是间接反映时代的作品,它同样有“挣扎和战斗的力量”。作者虽未直接参与革命行动,但他通过这篇文章真切而典型地体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给人的压抑和苦闷,表现了那个时代所有正直知识分子的苦

15、闷和彷徨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特别体验和思考,艺术地昭告了他那坚守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节操、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生抉择、美好信念与誓言。,多读厚积, 读技法 勤练笔,如何运用通感 荷塘月色中有两处运用了通感,第一处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作者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第二处是用来描写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技巧点拨】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